论一个文字工作者影响力大,古时候的人首推李白,现代人首推金庸。

说一个人的作品流传之广,从前有句话凡有井水处必有柳词;现在有句话也被广泛认同,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

一、金庸文学,我们的精神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庸作品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的作品,每个中国人都或多或少的看过,产生了一大批“金迷”、“武侠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庸人物

乔峰、段誉、令狐冲、虚竹、周芷若、郭静与黄蓉……金庸作品中一共创造了1427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们被广大读者所喜爱与追捧。

出演其中影视角色的演员,遇到了一生的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庸家族

金庸作品博大精深,深入挖掘了传统的武学、文学、美食、佛家、道家等等多元文化。

一旦进入金庸的世界,便再也难以自拔。

金庸文学和酒,醉倒了多少人啊。

二、金庸百年,共同的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大纪念金庸

有人说:

乔丹之后,篮球才成为大众运动;披头士之后,摇滚乐被普通听众接纳;金庸之后,武侠才成为街头巷尾小说样式。

作家二月河在《珞珈讲坛》上曾如此评价金庸和他的作品:“金庸是天才,王朔是鬼才,我算是个人才。”

2024年,恰逢金庸先生百年诞辰。

北京大学发文《在北大,重温百年金庸》、香港特区政府驻沪办发文《魂驰梦想,一场江湖梦》、南风窗发文《100年,只有一个金庸》……

腾讯新闻、上海图书馆……纪念来自社会各界。

许多有幸见过大师风采的人士也回忆起那珍贵瞬间,不吝分享。

而金庸先生本人形象在我们心中又更加丰满,其精神愈加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特区政府驻沪办发文纪念金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风窗发文纪念金庸

在缅怀中牢记,在纪念中前行。

三、探寻金庸,上海的足迹

在上海,金庸先生留下过重要足迹。东吴大学、大公报、国际饭店等等。

众所周知,1946年金庸先生到上海市昆山路146号东吴大学法学院,插班主修国际法等课程。

同年秋天,他进入《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

1948年,他毕业并被派往《大公报》香港分社工作。

从上海出发,在香港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际饭店

上海至于金庸有特殊意义。

金庸在此求学,进行了大量的知识储备,学业有成之地;开启了第一份工作经历,踏入了报业的浪潮,事业肇始之地;与爱人相约、相恋,举办了婚礼,爱情萌发之地。

彼时,金庸还不叫金庸。

他是一个普通青年,叫查良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庸手迹

四、金庸百年,上海的行动

及至2024年,逢金庸先生百年诞辰,上海金庸文学艺术研究会会长查良汝(治白)老师早早召集了众人,集思广益,一致要做一些事来纪念先生。

系列活动或许可以命名为“金庸先生在上海”。

活动的开头便定在了3月10日,这天是流传最广的金庸生日。

1、精神的共鸣,牵手中意文化交流协会

这日活动有个契机,便是与查良汝老师私交甚笃的陈凤珍女士所在上海中意文化交流协会正准备举办活动,介绍一位意大利75岁女士徒步到中国的旅程,走的是丝绸之路,称得上“现代马可波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间这位是朱裕华先生,左一是陈凤珍女士

这个中意文化交流协会颇为了得,会长朱裕华先生,长年致力于中意政府与民间交流,是代表,是白玉兰奖获得者。

同许多成功人士一样,他还有许多耀眼身份。比如,听说他拥有好几辆法拉利跑车,是法拉利俱乐部中国区主席。

待见到朱会长本人,却很难将沉稳风度如斯的本人与火红激情的法拉利车主联系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裕华会长

连接华人与华侨,或许寻找到了金庸先生笔下快意武侠与“现代马可波罗”——维娜•卡玛洛塔女士孤身走天涯的精神共通之处。

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合二为一,共同纪念。

缘分到了,是两家主办单位的牵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潮涌上海滩

2、以诗为名,一场诗歌的聚会

诗以表心,歌以咏志。百年金庸,给了文艺界人士太多的灵感与触动。

在北上海活跃着的一群诗歌爱好者,他们成立了《北新诗社》,旨在弘扬传统诗词文化,增加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些许文化底蕴。

从2023年的年底,北新诗社便以纪念金庸先生诞辰百年结合宣传维娜女士探险精神为题,组织开展起诗歌征集活动。

征而集之,加以评之。

以诗为名,隆重纪念。原定3月10日的活动这便有了雏形与架构。

北新诗社的社员们动起来了,社会上的人士知道了也写作起来了。

能够加入到文学巨匠金庸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活动中来,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际饭店的大堂

3、国际饭店,奇妙的缘分

上海国际饭店可是世界有名的。

1934年建成时,24层的国际饭店是上海之巅,名流云集的场所。

宋美龄在这的房间里拨通了中国第一个“越洋电话”,对方是罗斯福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国际饭店向外望去

今天在国际饭店大堂,能见到上海城市的“原点”,繁华都市原来是以此为中心,向周边发展开去。

当90岁的国际饭店,遇到100岁的金庸。

人们惊奇的发现,他们并不是第一次相遇。

如前文提到,许多人想起来,原来金庸先生的第一次婚礼是在国际饭店举办的。

那是1948年10月2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金庸先生第一次婚礼的记录

查良汝会长根据《金庸自传》查到与国际饭店的渊源,让众人又一次感到了奇妙的缘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查良汝会长合影

似乎是一种冥冥中注定,让这位伟大的人物与这个伟大的饭店又一次相遇。

纪念金庸先生的地方,选在国际饭店是最合适不过了。

而国际饭店的伟大在于,不仅仅办过金庸的婚礼,还办过飞虎队将军陈纳德与陈香梅女士的婚礼,还。。。。。。

伟大的是,他们听说与金庸先生的再一次相遇,给出了极大的优惠,让出了最好的厅堂——14楼摩天厅

曾经是在上海手可摘星辰的摩天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摩天厅

这个摩天厅,顶能开始看到星星月亮,地上是铜钱模样的弹簧地板,有浪漫又激情,去过的人都要去铜钱中央踩两脚。

伟大在于,他们文史馆记录历史详尽,国际饭店联系上海档案馆的资料,查到了比“传言”更精确的记录。

1948年10月2日,金庸结婚了。

他和杜冶芬小姐的婚礼是在贝当路国际礼拜堂举行的;婚房在国际饭店;婚宴在附近的康乐酒家,非常热闹!

这,岂不是改变了大家原来的记忆?

开饭店能认真如此,还不叫伟大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际饭店老照片

金庸先生的书,常常翻阅都有新的启发。

金庸先生自身也是一本书,常常纪念也有新的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美酒,精彩亮相

4、以酒为媒,中华美酒相助

上下五千年,一杯中华酒。

在金庸文学中,关于酒和酒局不胜枚举。

酒心见人心,酒后现真性情。

乔峰、洪七公、令狐冲、胡一刀等等,莫不是以酒为伴的侠之大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剑胆琴心

《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在街上遇到一个喝酒的叫花子,见他手上拿着一壶酒,酒香极佳,便犯了酒瘾,可谁知叫花子死活不给喝,令狐冲灵机一动,给了银子说换一口酒喝,使出师父所授的气功来,竟不换气,犹似乌龙取水,把大半葫芦酒喝得滴酒不剩。

叫花子大呼上当。

令狐冲嗜酒如命,虽耍诈骗酒,但结果还是请叫花子在酒楼中畅饮一番。

这是少侠的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乔峰断交酒

《天龙八部》中的乔峰,甚至在聚贤庄目睹过往故人反目也要喝一杯气冲霄汉的断交酒。

这喝下的是绵长的酒,更是对故人的不舍与恩仇。

这是大侠的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一圆

以一杯中华美酒,致敬百年巨匠。这一杯酒同样了得。

品牌始于1959伟大时刻,见证大国外交,荣光再起。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就曾经感叹:中国酒类相关商标有近78万件,惟有“中华”二字独一无二。

如今,北京有关部门在茅台镇大手笔投资酿造,在全国大手笔广告宣传,以塔尖级美酒献给塔尖级人群,已经树立了高端形象,颇有燎原之势。

讲好中华文化,是金庸先生的追求,也是中华美酒的使命。

这一杯天神共酿,敬的是天作之合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朋满座

五、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人们喜爱金庸文学,更感佩金庸精神。

他不仅是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当代著名武侠小说家和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更作为著名爱国人士参与了《香港基本法》的起草、香港特区筹委会的设立。

他坚守的是传统文化,弘扬的是家国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年纪念

怀着对金庸先生才华的崇敬,感于“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带着热情,查良汝会长又带领着杨家先生、常乐乐女士等多方奔走,精心策划组织,终于向大家献出一台高质量的纪念大会。

上海意中文化交流协会、上海增爱基金会胡锦星理事长、朱裕华会长、陈凤珍副会长以及来自上海文联、侨联、上海国际饭店和“中华酒”(北京首都酒业有限公司)代表等齐聚一堂,有诗歌,有独舞,有笛声阵阵。

百年诞辰、国际饭店、众方相助;有了天时、地利与人和,活动焉能不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建中吹奏沧海一声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仪表演世间始终你好

大师已去,江湖仍在,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