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作为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类口腔疾病,往往很容易使患者陷入“崩溃”境地,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吃饭、喝水,甚至连张口说话都会让人疼痛不已。实际上,口腔溃疡算不上是十分严重的疾病,但却总喜欢反复出现,在绝大多数人看来,人们之所以会患上口腔溃疡,就是因体内上火有关,于是在治疗时便会首选清热泻火的药材来进行缓解,虽然这样做一开始确实有明显的效果,但时间一久,就又会长出溃疡,基本很难“治本”。

在中医看来,口腔溃疡病症的诱因并不只是简单的热证,而是寒热夹杂,热邪在上,由于寒气质地沉重,会沉在下焦,这就如同冷热空气一般,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如此便会导致能量分布不均衡,进而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上热下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上热下寒”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在这里就得说到心脏和肾脏这两个脏器了,若是心肾不交,便就容易引发病症。从中医角度来说,心属火,肾属水,这两个脏腑代表的往往就是体内的寒热、阴阳,所以,心肾相交就是阴阳、寒热的对流。只不过,心火为阳,需要下行,以制约肾水的寒冷,而肾水也需要上走,进而防止心火过于旺盛。而一旦心肾出现了问题,肾水就会上不去,心火不受制约,就会促使热邪过盛,并最终形成热毒,病变在口腔,便会出现溃疡等病症,而溃疡的“作用”,其实就是为了将多余的热量给散出去。

对于这样的病症,其实在中医里是有一个药方能够发挥“奇效”的,它就是明代医家韩天爵收录在《韩氏医通》中的方子,名为交泰丸,寓意着心肾相交,阴阳既济。这个方子的药材配伍很简单,仅含黄连和肉桂两味药材,不过,在用量上却大有讲究,需要将黄连和肉桂按10:1的比例用水煎服,具有交通心肾、清火安神的效果,常用于心肾不交、心火亢盛、失眠等病症的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很多人看来,黄连最突出的特征大概就是“苦”了,在民间甚至还有着“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说法,但黄连其实并不是中医里最苦的药材,在“中医四大苦药”——苦参、龙胆草、黄柏、黄连中,黄连也只是排名第四。苦寒药材有一个最大的作用,那就是清热泻火,苦能清热,可以将体内的热邪得以化解,而黄连这味药材归入心经,也就是说,黄连能够清泄心脏的热邪,化解心脏的病症,让过盛的心阳得以下降。

其实,心肾不交的诱因有很多,除了心火过盛外,还有一个,就是肾阳不足。由于肾为水火之脏,也就是说,肾阴和肾阳同处一宅,有了阳气的鼓动,肾水才能上行,假如自身肾阳不足,那么肾水上行就会失去推动力,如此便容易诱发病症,所以,在这便用到了另一味药材“肉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肉桂归入肾经,具有温性,可以温补肾阳,利用肉桂,就可以将体内的肾阳补足,使得肾水可以向上蒸腾气化,进而制约心火,同时,黄连的存在,还可以制约肉桂的热性,起到补火但不助火的作用,当然,肉桂还可以引火下行,进而将上面的虚火,引入下焦。

【本图文由“轩辕岛”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