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K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29日,援引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全国共有21837人自杀。

从性别来看男性自杀人数为14862人,女性为6975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患病和健康问题是自杀的主要原因,其中因为经济和生活问题自杀人数较2022年呈增加趋势。

年龄来看50岁自杀者居多,其次为40岁人群,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共有513人为中小学生。

日本成为一个冷酷无情的社会

从日本的股市来看,在2023年,日经225指数实现了近30%的涨幅,表现仅次于纳斯达克。2024年开年后,日股再度创新高。

随着日本经济的回暖,尤其2022年以来日本通胀回升,3月19日日本央行宣布加息10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0.1%上调至0—0.1%,这是日本央行17年来首次加息,结束了持续8年的负利率政策。日本成为全球最后一个放弃负利率政策的主要经济体。

近几年我们一直流行佛系、摆烂、躺平等词,殊不知这一直萦绕我们耳旁的词汇却是日本过去几十年的常态。

不去结婚、工作没有任何物质欲望,年轻人中充斥着“得过且过”“活着就好”的低标准、低要求社会中各个行业缺乏新鲜血液,并且老龄化严重同时人口逐渐呈现负增长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会财政学家艾斯平-安德森指出,在老龄化加剧的发达国家,因老年选票数量增加,所以很难实施削减老年人既得利益的政策。”他分析,2010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23%,居世界首位,这样的政策一定会更加倾斜老年利益而忽视年轻人的利益。

相比通胀,通缩更可怕

日本在上个世纪末经历了经济泡沫后陷入低迷后,年轻人就算拼破脑袋也无法获得自己父辈那样相对容易的晋升之路。1989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

在当年年底,日本股市触顶,随后一路下跌从此再也没有超越。

紧接着之后的一年,日本房价达到历史最高(1990年10月),之后一路狂泄,至今仍没有恢复时价的一半。

泡沫破裂后,日本便一直处于经济萧条之中。

众多机构在强撑了几年之后,纷纷宣布无力继续经营,开启了破产大潮。

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政府将利率一路降至0%附近,但经济仍然没有什么起色,日本经济陷入了我们所说的“流动性陷阱”当中。

物价始终在低位,很多人可能会质疑,东西便宜了不是更好吗难不成要一直涨价啊,但事实却是当物价指数始终呈现几乎不增长和负增长这就陷入了通缩陷阱中,相比通胀来看通缩对人们的危害更加大,之所以危害更大就是因为当物价始终无法上涨,那么人们在购买物品就会有种心理认为未来一定比现在还便宜,那么越来越多的人就会推迟消费甚至不消费导致消费力下降继而企业盈利就会恶化,企业为了保住利润会采取裁员降薪等手段,最终伤害的还是大部分普通人的利益,简单来说你的收入大部分就是他人的消费,如果大家都不消费了,那么也很难再获得更高的收入。

1970年代的日本,男性成为正式职员,收入每年稳定增长,有能力购置房产、养育后代,是普遍而顺理成章的事情,即使是高中学历也能在企业找到稳定的工作。而1990年代后半期,自动化等科技发展使得许多岗位不再需要熟练工人,这对高中毕业生来说影响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社会学家佐藤俊树在《不平等的日本社会》一书中指出,1990年代日本开始出现阶级固化,父亲从事的职业与儿子的工作相关性增强。“阶级固化导致学历的代际上升被中止,学历固化导致阶级固化。”即便有父母的帮助,依然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生活水平不如父母,他们不再想要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中流砥柱,而是将自己视为“下流社会”中的一员。

很多三十来岁的年轻人失去工作、付不起租金、甚至很多人会流落街头,而他们却不愿意求助父母为了面子也很少人会申请领救助金,把一切的问题归责自己,导致好多人只要上了三十岁就陷入了没有希望的生活中,这也是诱发抑郁重要的因素之一。

当年日本对我们的启发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任何一个经济体快速发展后都会有阵痛期,无论日本还是美国同样如此,当下很流行国运这个词,但往往国运并非我们个人可以左右的。

那么面对经济下行期时,如何应对就更凸显重要了,首先上述我说过经济下行期工厂公司招人会少很多,那么建议非必要不要辞职,过去两年真实的数据显示,有 60% 的人不是被企业裁掉的,而是裸辞的。而更恐怖的是,裸辞的人平均找到下份工作的时间在 6.47 个月。

其次是要做到减少非必要负债,中国人债务大部分都是关于房屋,近两年在北上广深地区的法拍房很火,代表很多人资不抵债了。

关于消费这件事,很多人建议减少消费,可事实却是任何事物都有周期,如果一味为了减少消费而攒钱,那么可能会陷入另一种心理问题中,适度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消费往往并不是一件坏事,而且在物价低迷期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未必就是一件吃亏的事情。

另外,建议要学会一门拿得出手的技能,因为经济下行期创业的难度会大大增加,资源都会流入头部企业中,这个时候你拥有一个拿的出手的技能是必不可少的,美国的服务业从业人口有84%,比中国多一半,且都是创造增值的高净值的服务。比如律师、医生、企业咨询教练等,这是美国GDP 高起来的核心原因。而中国更多是送外卖、服务员的基础服务。

这意味,中国在服务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未来在第一第二产业里,会有20%左右的专家,成为高净值的知识服务者,我们正在迅速向专业的、高净值的服务业推动。

希望我们在这个阶段如果很难暴富,那么做一个人格健康幸福的人又异常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