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庆封根除崔杼一族后的齐国朝堂格局】

公元前546年九月,齐景公二年,庆封得到栾高二惠的帮助,趁着齐国首席执政卿右相崔杼崔氏家族内讧的绝佳时机铲除了崔杼以及崔氏一族的根基,之后庆封便总揽齐国朝政,出任大权独揽的齐国国相。庆封把控齐国朝堂时的内阁组成大约是这样的:首席执政卿国相庆封、太宰鲍国、太师司谏晏婴、司田田须无、司马栾氏子雅、司行隰鉏、司寇庆佐、五乡大夫中军将高氏子尾。

栾高二惠,栾氏子雅公孙灶、高氏子尾公孙虿,是齐惠公的孙子,子栾公子坚、子高公子祁的儿子,以父辈的字为氏得栾氏、高氏,合称栾高二惠;齐景公是齐惠公的第四代孙,栾高二惠是齐景公的堂叔辈。

栾高二惠一直担任齐国公室内府的宫大夫,出任外朝政务官是在崔杼刺杀了齐庄公拥立齐景公之后,崔杼重新组阁时拉拢栾高二惠进入内阁的。当时上卿国氏、高氏,国相崔氏、庆氏,内阁栾高二惠,三对组合的六个家族都出自姜姓宗室,便有了齐国六贵的合称在坊间流传起来。

庆封的曾祖父公子无亏,与齐景公的曾祖父齐惠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庆封是齐景公的堂哥。这个六贵组合,或者说崔庆组合,不到两年,崔氏家族爆发内讧,庆封趁机釜底抽薪,彻底根除了崔杼一族在齐国朝堂的势力,崔庆组合中庆封选择了单飞。虽然庆封让自家的嫡长子庆舍单立门户,提前让庆舍介入政务管理,父子二人总揽了朝政大权,形成了实质上的双庆组合,以弥补崔庆组合瓦解造成落单的缺失,但是再怎么独立门户的安排还是一家人的,还就是落单的。

崔杼一族被根除、庆封家族总揽朝政仅一年时间,栾高田鲍四大家族秘密联手,也将庆封家族清除出局,这是庆封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庆封为快速培养庆舍,分解了大部分的政务将由庆舍处理,事实上形成了庆封执右相、庆舍执左相的朝堂格局。就在庆封开始进入感觉高枕无忧状态的时候,一股汹涌的暗流波动起来了。

02【庆封、庆舍时常保持兵分两路的状态】

大约是出于不要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考量,庆封除了让儿子庆舍独立门户外,还刻意保持与庆舍兵分二路互为犄角的态势,此举的目的是让潜藏的对手无法将庆氏一族围而聚歼,可以说庆封算是老谋深算了。

公元前545年十一月,齐国一年一度的尝祭大典又要在齐国始祖太公庙举行,这一次庆封为庆舍争取到了尝祭大典仪式的主持,主持尝祭大典的都是齐国的卿大夫,往年是由上卿世家的国氏家主负责仪式主持,庆封这样安排就等于让庆舍跻身卿士的身份被认定,然后下一步就可以将庆舍提拔进入政务内阁了。

然后庆封出于安全起见,在尝祭大典举行之前率领他的亲信随员前往棠邑田猎,随同前往的还有田氏一族的田无宇,田无宇的身份非常特殊,是田氏一族的嫡长子还是齐景公的姐夫,带上田无宇就等同于带上了一个人质,可以保证庆舍那一头的安全。

庆封的安排有利有弊吧,但是对于要准备刺杀行动的栾高、田鲍一方来说更为有利,因为由庆舍主持大典本身就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刺杀起来理由非常充分;而且庆封不在齐国国都,等同了自然排除了阻止刺杀行动的一道阻力。只要田无宇能够安全脱身,刺杀庆舍的行动就没有了牵挂和羁绊,田无宇当然是安全脱身的,刺杀庆舍的行动也顺利达成目标。

后来尽管庆封带了随身护卫和庆氏私兵赶回齐都临淄要反击,终因落单的缘故被迫选择流亡。

庆封流亡后,齐国的朝堂格局再次大洗牌。这一次上位的是栾高二惠了。

栾氏子雅任右相、高氏子尾任左相,太宰鲍国、太师司谏晏婴、司田田无宇、司行隰鉏、司马北郭子车、司寇王何,五乡大夫中军将闾丘婴、中军佐卢蒲癸。王何、闾丘婴、卢蒲癸等人都曾是齐庄公的亲信和股肱之臣,在崔杼、庆封当政期间都受到了排挤,现在崔杼、庆封的势力被根除了,原来老班底的成员就陆续启用重用了。

03【栾高二惠执政,开始了朝堂势力的大清洗,晏婴主动退隐】

栾氏子雅、高氏子尾掌政,二人的年纪都60岁上下了,鲍国50岁左右,晏婴36岁,田无宇50岁,其余上大夫大都30岁出头;栾氏三代子旗栾施34岁,高氏三代子良高彊20岁上下。

上卿国弱年近60,上卿高止大约40多岁。高氏家主高厚十年前去世,高厚的儿子高止接的班,高厚、高止是高氏家族小宗的一支,公元前573年齐灵公发动“国高之变”时将上卿世家家主都撤下大宗换上了小宗,因为小宗的子弟才能够与齐国公室保持良好的配合度。

公元前544年5月,华夏版图东南方向的吴国,再一次发生政权被动交接,由吴王寿梦的第二子吴王余祭传承给吴王寿梦的第三子吴王馀昧。自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去世以来,吴国吴王由大子诸樊传承给二子余祭,再由二子余祭传位给三子馀昧。吴王馀昧即位,随即派他的弟弟公子季札出访中原,以与中原诸侯保持友好邦交为诉求。

32岁左右的公子季札出访中原的第一站是鲁国,第二站就来到齐国。当时晏婴和季札都是名满天下的名士。季札出访齐国,拜会过有关部门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人之后,专门安排时间跟晏婴会面。虽然季札比晏婴年轻了几岁,但是季札出身诸侯公室,而且三位兄长的权力交接和权力更替他是经历了三轮,深谙期间的朝堂权力运转机制。季札叮嘱晏婴,栾高二惠接下来必定要着手齐国朝堂势力大清洗,季札规劝晏婴要激流勇退,将自己的实权交割出来,等待重新出山的时机。

晏婴接受了季札的规劝,马上将超出原来封地采邑额外的赏赐主动退回给齐国宗伯署,同时又主动请辞司谏一职,因为司谏一职掌管监察的权限,是个实权的职位。栾高二惠都接受了晏婴的裸辞,将司谏一职授予鲍国,将鲍国的太宰一职授予晏婴,晏婴就承担了服务齐景公的公室事务。

由于晏婴适时主动的引退,完整避过了栾高二惠执政期间的朝堂大清洗,直到栾高二惠的势力被铲除后,直接出任齐景公一朝的国相。

04【栾高二惠整顿朝堂的第一个目标是上卿高氏的高止】

就在吴公子季札出访中原诸侯的时间里,中原诸侯联盟盟主晋国国君晋平公,正召集中原诸侯联盟为杞国修筑都城。杞国国都,现今山东潍坊安丘一带。晋平公的母亲是杞国公主杞姒,大约于公元前566年嫁给晋悼公。

栾高二惠就将这个属于宗室有关祭祀事务、履行中原联盟成员义务的工作交给了齐国上卿高氏的高止,由高止带领役夫前往杞国国都与中原联盟的十一家成员国会合。参与劳役的领衔卿大夫有晋国的下军佐荀盈、鲁国孟孙氏的司空仲孙羯、宋国卿大夫华定、卫国卿大夫世叔仪、郑国卿大夫公孙段等卿士。

高止就与这一班卿士混得厮熟,小宗出身、没怎么见过大世面的高止就自我膨胀起来了。

自我膨涨的结果就是声量大起来了,回到齐国就忘乎所起来,感觉要指定江山了,这就触怒了栾高二惠。栾高二惠正在严密监视齐国朝堂各方势力的表现,这下高止撞上枪口了。

栾高二惠不惯着高止,马上着手安排驱离高止,将高止放逐去了北边苦寒的燕国。然后正在商议高氏新家主人选的时候,高止的儿子高竖也跳将起来,宣布占据高氏的封地卢邑要反叛当权派的栾高二惠,认为栾高二惠没有权力干涉高氏家族家主世袭的制度。

齐国公室已经以铁腕手段强势干涉过一轮了,瞧你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栾高二惠直接下令让齐中军将闾丘婴率军围攻卢邑,逼迫高竖献城投降,然后将高竖也放逐去了晋国。之后栾高二惠让高止的家臣高偃做了高氏的新家主,并承继上卿的爵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栾高二惠继续清洗朝堂,罗织罪名处死闾丘婴,并放逐群公子】

子雅栾灶、子尾高虿,二人执政,天天琢磨着怎么排除异己,他们俩接下来的目标瞄向齐侯之师的中军将闾丘婴。闾丘婴治下的齐国中军,面貌焕然一新,并且带出了工偻洒、渻灶、孔虺、贾寅等一批军事骨干力量,这批军事骨干也成了闾丘婴的心腹亲信。

子尾曾经出任过中军将,他提拔的一批将领并没有得到闾丘婴的重用,子尾就疑心闾丘婴图谋不轨,就罗织了闾丘婴的罪状处死了闾丘婴,闾丘婴的亲信工偻洒、渻灶、孔虺、贾寅全都逃亡去了莒国,这也正是子尾想的效果,还省得子尾动心思折腾这么众多的将领。

借着整顿军队的余威,栾高二惠一不做二不休的,将日常与与高止、闾丘婴等大夫走动得比较勤的一众公子,有公子山、公子商、公子周、公子城、公子公、公孙捷等公族子弟一并放逐,栾高二惠不计代价地为栾氏、高氏构筑家族安全的护城河。

子尾公孙虿悄悄接纳了子成公子固、子工公子铸、子车公孙捷做了高氏家族的家臣,由家宰梁婴统一管理。子尾高虿这样的后手安排为后来栾高二惠的危机埋下了一个坑,那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