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世人常戏谑赵括“纸上谈兵”,然而背后的真相却让人啧啧称奇。这位被误解的谋士,竟然为赵国带来近30年的和平时光。他的智谋和谈判技巧究竟是如何化解战乱、保持国泰民安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赠地引火烧身,秦兵压境赵惊恐

公元前271年,秦昭王采纳名士范雎之策,开始实施“连横”计策,意图吞并韩国。韩王为解除秦国军事压力,选择将上党郡“献”与秦国。此举不仅未能化解危机,反而引火烧身,令上党郡民心倾向赵国。郡守冯亭决定将上党再次“献”给赵国,希图拉拢赵国一同对抗秦国。

面对两难抉择,年轻的赵王孝成王选择站在人民一边。他派大将廉颇率兵驻守在长平(今山西晋城高平),做好了与秦国开战的准备。果然,得知此事的秦王大怒,派兵讨伐韩国。不久,上党郡失守。醉心于扩张的秦国丝毫不肯收手,趁胜指向了廉颇防守的长平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国积怨日深、战火一触即发。对韩国而言,这场朝夕不知会否降临的战乱不啻为一场浩劫。而对赵国而言,秦兵压境也使百姓人心惶惶、草木皆兵。一触即发的战火,如同达摩克里斯之剑,令两国民众难觅一日安生。

秦军骁勇,屡次击破赵军防线。眼见无法与其硬碰硬,廉颇决定退守河东岸,修筑工事,与秦军长期对峙。两个月过去,赵王心中犯起嘀咕——廉颇是不是存有惧战之心,才故意避战拖延?权衡再三,他决定换将。这一次命运的安排,让赵括与长平之战的恩怨,自此难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权威制约展实力,破局才有生机

赵括生于名将之家,继承的不仅是赵奢的威名,也有着军事统帅的才能和魄力。可他注定无缘在战场上大显身手——父辈的荣光反倒成了枷锁,让他无法通过实战彰显才华,以至于后世只认为他“好大喜功”。

面对三军之重,年少的赵括曾如是哀求赵奢。然而父亲的权威制约了他选择的余地。赵奢坚决地以王命相逼,赵括只能挺起胸膛,接过了命运的安排。

多年以后,毒药夺去了赵奢的性命。赵括承继马服君之名,却也因父辈的荣光而无法在战场上大展拳脚。三军之重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可命运给了他一个机会——以廉颇继任者的身份,面对秦国大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重重枷锁之下的一次解放,也是被埋没的才能终于释放的时刻。赵括并不畏惧和秦军战斗,相反,他渴望一场恶战,来证明自己,洗刷所有的偏见。

面对廉颇留下的绝对劣势局面,赵括毅然选择破局。他深知,就目前形势,守势只会让秦军实力日益增强、赵军吃紧饥饿。进攻则有可能打开局面,为赵国争取转机。赵括选择了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局势危殆破局待展,百万秦兵惨遭围困

赵括带兵沿河迂回,偷渡到敌后,占领河岸高地,修筑战阵,意图在长平以外寻求新的战机。此举出乎秦军意料,令其大将白起进退两难。

白起有心速战速决,大军猛攻赵括防区意图一举拿下。然而敌军死守要害,奋勇抵抗。白起只得不断投入兵力,让每一次进攻都付出惨痛代价。渐渐地,他意识到自己中了赵括的计——赵括死守的部队牵制住了大部分兵力,使自己陷入被动。

与此同时,长平城内的赵军已经完成整顿,援军也在赶来的路上。白起进退维谷,后路被敌切断,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接踵而至的反击中,百万大军损失惨重、死伤无数。白起此战可谓险象环生、所向披靡。而赵括率领的罗汉部队,也在保卫战中壮烈牺牲,全军覆没。

然而百万雄师的惨败已成定局。赵括用微小之力换取了秦军的重创,为赵国争取到了战略缓冲。这一次博弈的胜负已然揭晓,白起的大军无力回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邯郸破敌生机现,三十寒暑国泰民安

战败的结局让赵括难逃骂名,甚至有传言故意夸大秦军斩杀人数,意图羞辱他的决策。然而失败之后,赵国内忧外患、四面楚歌的绝境并未如期而至,甚至在30年后的邯郸保卫战中击退了强秦军队。

其中的原因,正是在于当年赵括舍生忘死的抵抗,重创了秦军的攻城能力。白起禀承了赵括带来的损失,不敢轻易出山;秦廷内部也因战事不利而政治斗争不断。这为赵国赢得了喘息之机,也让邯郸之战的胜算愈发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十年里,赵国内政外交双丰收,国力日隆、边疆无虞。而秦国陷入君弱臣强的局面,政治内斗不休。三十年后的邯郸保卫战,正是这历史积淀的结果。强秦再难啃下赵国这块硬骨头,血溅邯郸,无功而返。

三十年安稳发展,全仗当年赵括开创机遇。称赵括之役为“死士战”,并不为过。正是他与将士们化险为夷的抗争,为赵国后续发展提供了机遇期。猜疑置于死地,他不服,而他的不服换来的,是国家的新生与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忠勇殉国者,理应流芳百世

历史的定论终将还原事实真相。我们若能公正地审视,就会发现赵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失败者。相反,他与命运抗争的意志值得钦佩。正是这种意志,将似乎已定的死局生生扭转,让赵国赢得了转机。

人们只记住了长平一战的败北,却很少有人会思考赵国如何在那场惨败30年后国力大增。正是赵括和他领导的敢死队,改变了这一历史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历史的定论还有待时间来证明,但至少在今天,我们可以给予赵括的重新评价——他不仅没有失败和失职,更以身殉国的勇气成就了一个民族30年的和平发展。这份情怀与功绩,理应流芳百世,铭记千古!

赵括的反击不仅是个体的英勇行为,更是邯郸保卫战的一大范本。他以自己的力量,成功地推迟了秦国统一的进程,为赵国争取到将近三十年的时间来重整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