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3月,我告别家乡,踏上了参军的火车,至此开始了在边疆的八年服役生涯。在这人生宝贵的八年里,我结识了许多人。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也都成为了我后来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1980年,我从炊事班转到了汽车班,摸上了我梦寐以求的方向盘。当时班长给我安排的师傅是老罗,随着接触时间的长久,我才发现他不但是我驾驶技术上的老师,更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以前我听过,但感触不深。但老罗用他的身体力行,证明了这句话是多么的真知灼见,对我们的人生会有多大的裨益。

刚开始跟老罗的时候,我发现他有一个习惯,就是特别喜欢看书。当时我们部队里面书籍不多,但报纸是不缺的,老罗有空闲时间就会看报读书。当时大部分都是农村兵,大家文化水平有限,平时看书的很少。空闲时间,战士们也都是闲扯,拉拉家常和各地的人情民俗之类的。

当时的我刚好21岁,对此也有些不解,只是单纯地以为,老罗可能是真的爱看书吧。直到有一次出任务时,我随车学习,老罗驾驶的车辆出了故障。结果老罗根本就没用机修班战友出马,只是让我打下手,他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问题。

我对老罗佩服不已,连忙称赞他:“师傅,你可真厉害!不但车开得好,修车都还这么利索。”(虽然汽车连驾驶员通常都会修车,但一般也就是解决点小问题,真的大问题还得靠机修班战友)

老罗只是淡淡一笑,他说道:“爱国,咱汽车连的开车技术得练好,修车也不能不学啊!”说完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解释了故障发生的原因,边说还在地上画起了图,最后还告诉我了维修的要点。

我对老罗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连连说道:“师傅,你以后多教教我,我也想学。”老罗连说:“好,好,回去就教你。”

回到营地后,老罗就将他之前学习的手稿拿给我看,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笔迹还有图,我震惊了。我看到过其他老兵教学员的场景,基本上就是讲操作和驾驶时的注意事项,对车辆的原理他们其实也都不太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翻看手稿的时候,老罗竟然又看起了一本俄文词典,我更是好奇,不解的问道:师傅,你看俄文书干啥?咱又不和苏联人打交道,学了也用不上啊!

老罗意味深长地讲道:你咋知道我们不会和苏联人打交道呢?我们和老大哥之间分分合合,谁又能说得清楚,艺多不压身,学了总会有用得着的时候嘛!

说完,他自己扑哧一下乐了,他问我:爱国,你知道大家私底下怎么叫我吗?我不好意思的说道:知道,他们私底下叫你“教书匠”。其实这是一种带有戏谑性质的称呼,那个年代,受遗留的运动思想荼毒,大家对于“知识分子”心里还是会有点不屑。

特别是像老罗这种,农村家庭出身,还整天喜欢读书看报,说话略带点“文绉绉”,不太和战友们闲聊八卦,大家自然有一些距离感,不容易打成一片。当时汽车兵们的朴素观点就是:把驾驶技术练好,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就是好兵。

傍晚时分吃过晚饭后,我拉着老罗去停车场那边散步聊天。点上烟,我们俩边走边聊,我终于问出了心中的疑问:师傅,你怎么这么喜欢看书学习?

老罗深吸了一口烟,却重重的呛了几声,眼泪都快被呛出来了,然后讲述了他的故事。

老罗老家是陕北子洲县的,56年出生,虽然是革命老区,但穷得叮当响。他家共有四个兄弟姐妹,还有个小妹没养活夭折了,他是家中老大。老罗从小就喜欢学习,和我们上初中混不一样,他是全情投入,而且还考上了高中,在高中里面他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74年高中毕业后,按照当时的政策是公社推荐工农兵大学生,这几乎是当年知青返城和农村青年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老罗自然也想抓住,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没有得到推荐名额(被人挤掉了)。心灰意冷之下,他只能回到生产队务农挣工分。

多年的苦学最终却落了这个结果,家里人的埋怨和自己的不甘,以及周边人的议论,让老罗变得沉默寡言,他每天只能用繁重的劳动来麻痹自己。以前喜欢的书再也没有翻开了,他以为自己的人生可能就这样了。

但没想到,77年竟然恢复高考了。老罗同学过来找他,兴奋的跟他说了这个消息。老罗沉寂三年的心又热了,他翻出了书本开始了复习准备高考。1977年12月9日和10日,陕西省的高考举行了。虽然老罗认真复习了三个月,但参加考试的人数太多,他毫不意外的落榜了。

得知落榜消息的老罗万念俱灰,同时他怨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看书学习,如果这三年内,他平时多看看书,复习的也会更加到位,说不定就能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改变家里条件了。

而且当时他马上22岁了,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一穷二白,经济条件也根本不允许他脱产复习,认真准备第二年的高考。就在他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时候,78年的春季征兵开始了。

当时征兵年龄上限是22岁,因为77年高考的耽误,78年春季征兵的时间很赶,我自己就是78年3月入伍的。老罗当时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把这次当兵的机会视作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其实,当时他的年龄已经略微有点超标,最后还是接兵人员看他人才难得,有高中学历,这才幸运的入了伍。

这些经历让老吴认识到:机会往往来的猝不及防,如果没做好准备,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溜走。

因此到了部队之后,他又捡起了书本,努力学习各种知识,他坚信以后有机会都能用得上。哪怕周围的战友对此议论纷纷,他也毫不在乎。他好不容易才进了部队,自然要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出来。

老罗的话对我的触动很大,虽然他只比我大了三岁,但却比我成熟许多,而且对未来看的更加远。此后,我开始跟着老罗好好学习,很快就熟练掌握了汽车兵驾驶员所要求的技能。老罗对我也是倾囊相授,没有任何保留。后来连队给我订好车后,我车的故障率也大大低于其他战友的车。我也凭借业务能力过硬,最后成功当上了班长。

1981年,老罗成功考上了天津的汽车修理技术学校(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而且成绩还是我们团第一名。我由衷的为老罗感到高兴,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终于踏入了大学的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3年,其他考入军校的战友陆续回归后纷纷提干,而老罗却没有回来。我向别人打听才知道,老罗因为在学校里面的表现非常好,每门课考试都是前三名,深得学校老师的欣赏。两年学习完之后,竟然被学校推荐到国防科技大学去深造了!

此后直到我退伍,都一直没有再见过老罗。但我知道,老罗必然是成功了,他的前程只会超乎我的想象。

当时战友们对老罗传奇经历讨论的很是热烈,有人说人家老罗脑子聪明,有学习天分,也有说他运气好的。但只有我知道,老罗之所以会成功,聪明是一方面,但最主要的是,在经历了一次失败之后,他便再也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即使暂时看不到前路,他依然坚持充实自己,然后在机会出现的时候牢牢的将它抓住。

不知道是哪位哲人说过: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但是我看到更多的却是,许多人在同一地方摔倒两次、三次甚至多次。而老罗就是例外,这就是我说他就像一盏明灯的原因,他的经历让我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