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上任不久的美副国务卿坎贝尔,给中方副外长马朝旭打来了一个跨洋电话。但从中方发布的新闻通告来看,显然是出现了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场面,同样中方这边保持沉默的态度,也让美方心里愈发失去了原有的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交部网站消息)

一、 美方打来电话,中方回之沉默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3月27日,马朝旭副外长应约同坎贝尔打了一通电话,双方就当前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说起“坎贝尔”这个名字,那可能先想到的就是,他所谓的“印太沙皇”以及“中国问题专家”的称号。这些称号的由来,与其在奥巴马执政时期,担任负责亚洲事务的最高外交官,且大力支持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大有关系。

而就在上个月,现年66岁的坎贝尔再次得到拜登的重用,被任命为常务副国务卿。要说这个职位在美国政坛上的含金量是很高的,其被认为是美国外交的“二把手”。因此,对于坎贝尔打来的这通跨洋电话,中方选择了接听。

(美副国务卿 坎贝尔)

然而,在通话结束后,中方发布的新闻发言稿,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那就是中方仅用了1句话,就概括了整场通话内容,而关于美方的具体讲话内容,则是连一个字都没有提到。

纵观网络上的所有官方报道,其显示的所有内容,都是同样的内容。这就说明,对于马朝旭和坎贝尔之间谈话内容,中方发布的是通稿,其目的就是要统一口径,彰显中方的明确态度。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或许是两点。

二、中美对话思维,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就是中美对于“对话”一词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中方不反对和美方对话,毕竟只有在沟通中,才能找到中美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当然,中方的对话基础,是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意见交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总统拜登)

但显然美方做不到这一点。坎贝尔在刚上任后,就急着给中方打来这通电话,这也能看出来是美国的战略之一。一方面,美国想展示出缓和中美关系的态势,来缓解紧张的中美关系,让拜登获得更高的选票率。另一方面,也能给外界制造一种,美方愿意沟通的假象,来安抚西方一众盟友。

但想法归想法,等坎贝尔真的打通中国的电话时,他很大程度上就会把美国那边的对华政策,按照惯性的驱动下,从而选择全盘托出。而且,他自己之前就曾把中美关系定义为竞争关系,还制定了不少对华极力打压的政策。

因此,可以预计的是,在中美双方通话时,坎贝尔还是展示了美对华的强硬立场,无论是聊到什么领域的话题,美方都想压中国一头。既然如此,那中方自然也不愿意将其所言内容报道出来,毕竟这种话,是个中国人都不爱听。

(美国全力打压TikTok应用软件)

其次,中方选择冷处理的原因,也可能与坎贝尔近期的外交动向有很直接的关系。

在坎贝尔被任命后的这段时间,他可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了向白宫证明,他这个所谓“中国问题专家”,却是配得上副国务卿这个职位,先后在中国周边搞出了不小动静。

就比如,坎贝尔一上来,就先后对日本和蒙古国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访问。而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国家,显然其目的已经不言而喻。而这也能看得出,坎贝尔十分用力的在迎合美国对华战略的目标,即尽力拉拢中国周边的国家,以方便掣肘中国。

三、 对待美方,中方的打法变了

如此,也就知道中方为什么在通稿中,只字未提美方的原因了。而且,纵观中美近段时间的各层面互动,就不难看出,在对待美方的态度上,中方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明确的变化。

(王毅会见欧伦斯等人)

事实上,在坎贝尔拨通中国电话的前一天,一个美国代表团正在北京访问,其成员包括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以及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艾伦。要知道,这个组织是一个非官方代表团,成员身份也仅是学术界的人士。

但在中美基础在民间的前提下,对于他们的到来,中方给予了超高规格的接待。据相关报道,王毅外长亲自接见了欧伦斯一行人,并且当面表达了希望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继续为推动两国关系健康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来看,通过这个举动,显然已经说明对于中美官方层面的接触,中方并不排斥,毕竟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也是中方所希望的。不过,中方也有自己的原则和要求,面对美方的挑战,我们同样会给予对方回击。

与此同时,由于美方多次在单方面撕毁或不履行对华承诺,因此中方也对美国政府和政客失去了信心,而将更多的希望寄托于两国民间友好的交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