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眼下美军身陷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的泥淖,但这并未使其忽略应对中方的重要性。

在美方看来,中方是最大的威胁,因此无论外部压力有多大,美国都不会松懈对付中方的决心。就在美军酝酿对中方采取何种行动之际,我们对其相关举措进行了分析,尤其是美军在南海的力量调整,揭示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消息透露,中囯智库“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于3月2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聚焦于分析美军在南海地区一年来的活动动向,成为了研讨的核心议题。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美军三支航母战斗群多次穿越南海,这一举动凸显了美国在该地区维持战略威慑的坚定意图。

此外,美军战略轰炸机在西太平洋的巡航次数达到了30次,比起前一年增加了约一半,这表明美军正在加强其远程航空兵力量在印太地区的投射能力。

另外,美军大型侦察机在南海地区的空中侦察次数约为1000次,其中不乏对中国领空的近距离侦察,这再次凸显了美军对中方进行高强度军事侦察的趋势。

据我国“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主任胡波透露,近期美军航母的行动路径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不再选择通过菲律宾水道,而是转而选择了巴士海峡进入南海,这一变化被解读为美国对台海局势抱有一定乐观态度的体现。

另外,多次出现在南海的美军航母更加突显了他们的意图:他们并非急于与解放军发生冲突,而是想通过展示武力来压制中方。

这种态势下,2024年中美南海关系可能会比预期的更为缓和。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松懈大意。对中方来说,保持警惕仍然至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言非虚!!!

美军正在在中方周边地区加强无人设备的部署,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去年年末,他们开始全面投入MQ-4C大型无人侦察机,以替代原先执行任务的EP-3E侦察机,这一变化并非善举。

为何如此言论?

因为无人机能够全天候执行侦察任务,这极大地增加了美军夜间侦察行动的频率。这表明中美在南海地区的反侦察对抗已逐渐演变为全天候的状态。这不仅给解放军飞行员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在夜间环境下发生空中碰撞甚至误判的风险,对此不容忽视。

此外,无人机主要依赖于无线电操作,因此其精准度远不及有人驾驶的飞行器,这一差距可能在中美两军近距离对峙时带来不小的风险。

假若双方都采用无人机装备,即使发生了意外碰撞,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然而,若无人机与有人驾驶的飞机相撞,甚至导致人员伤亡,局势就会急剧恶化,这正是我们对今年中美在南海地区交锋保持谨慎态度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