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淮南王刘长之的死,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历史记载是否真实还原了当时的可怖场景,或者还有更加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一面?

有时候,史书所呈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真相却深藏在历史的迷雾之中。刘长之生前的种种经历、他的权谋与悲剧,是否超越了史书的平淡叙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长,一个从小被宠坏的王子

追溯刘长的成长,便可明白这个淮南王何以性情刚烈而蛮横。刘长是汉高祖刘邦与赵姬所生的第七子,生母赵姬在狱中产下他后就含恨自杀,刚出生的刘长被送到外祖母吕后手中抚养长大。

这样的身世注定了刘长要比其他皇子更受吕太后宠爱。吕后视刘长如己出,将所有的温暖和怜惜都给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刘长承受着吕后如母亲般的呵护,也因此养成了骄纵的性格。

据传,吕后极其疼爱幼小的刘长,每日亲自哺乳,寝食起居都亲力亲为。对刘长的一切要求,吕后都会满足。渐渐地,刘长变得十分任性妄为,稍有不满就大发脾气。吕后也只是柔声哄劝,即便刘长的要求已如放火烧房,她也会辛辛苦苦地重新建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般溺爱之下,刘长的性格愈发骄横,他认为自己生来高贵,理应优先享受最好的东西。一旦有所不得,便暴跳如雷,歇斯底里。吕后深怕刘长难过,只得无微不至地满足他。久而久之,刘长形成了我行我素、目无法纪的脾性。这也为日后刘长的无理取闹埋下了隐患。

前196年,汉高祖驾崩,吕太后临朝称制,刘长的哥哥刘恒登基为帝,就是日后的汉文帝。自此,刘长便倚仗兄长的宠爱和自己强大的后台,为非作歹,无法无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恃宠爱视法令如儿戏

据《汉书》记载,刘长性格刚烈,极其骄横,不仅不遵守朝廷法令,还擅自改革淮南国内的律令制度,专制地任命和罢免官员。他甚至多次向汉文帝要求享有任命国相等高官的权力,仿佛淮南王国是西汉帝国的第二个皇权中心。

面对这样无法无天的弟弟,汉文帝却从未批评过刘长分毫。根据记载,刘长骄横到直接称呼汉文帝为“大兄”,汉文帝也只是笑而不语。刘长每次违法乱纪,汉文帝都宽容地没有追究他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溺爱的结果,使刘长的权势与日俱增,甚至有超越皇权之势。他下令要求淮南王宫仿照皇宫的规制,还自称发布的是“制”而非凡夫俗子的“诏”。刘长的一举一动,始终是仗着 “大兄” 汉文帝的宠爱。否则,一个藩王哪有资格与天子比肩?

终于,刘长的无理取闹触及了汉文帝的底线。前文帝六年,他与大臣们谋反失败,这个谋逆的大罪本该问斩。然而,汉文帝还是宽恕了刘长,仅仅剥夺他的王爵,发配蜀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知结局,执意折辱致死

贤臣袁盎曾劝谏汉文帝,刘长性情太过刚烈,恐怕会在押解流放的路上自杀。果然,在县县之间的押送和示众的折辱下,刘长在半路就悲愤而终。汉文帝得知,登时悲痛欲绝,为刘长举行了厚葬。

这一连串事态的发展,在袁盎的预料之中。他早就告诫过汉文帝,刘长必然会死在流放的路上。身为亲兄弟的汉文帝,岂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大可以换一种方式惩罚刘长,而不是选择这样的公开示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实的缘由,皇权高于自己的骨肉

那么,汉文帝为何还是这样做呢?难道说,帝王之心真的可以狠厉到这个地步,连自己的骨肉也可以舍弃?我们必须明白,在帝王的世界里,巩固皇权远比私情和亲情更为重要。这个道理,汉文帝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刘长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影响和侵犯了皇权的权威。

允许藩王和皇权并存,对西汉帝国来说就是隐患。削藩专权,一统天下,是汉文帝必然的政治选择。而刘长,只不过是实现这个目标的牺牲品而已。对一个帝王而言,自己的手足也没能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刘长是牺牲品,前177年被淮南王残忍杀害的辟阳侯审食其,也只是汉文帝削藩政策中的一环。汉文帝之所以不惩治刘长,正是在等一个时机,将这个不肯悔改的弟弟一网打尽。

刘长和审食其所遭受的,远比人们在史书上所记载的惨烈。因为在他们身后,是一位心思缜密而又冷酷无情的帝王,一个为了巩固皇权可以舍弃骨肉的君主——汉文帝刘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溺爱刘长,放任刘长践踏法纪,甚至包庇刘长杀人放火,都只是在蓄力敲山震虎,等待狠下杀手的那一刻。刘长自以为得宠若惊,却不知自己不过是帝王掌中螳螂,被玩弄于股掌之间。

刘长之死,正是汉文帝杀鸡儆猴,警告其他藩王的政治手段。被宠爱冲昏了头脑的刘长,至死方知大兄弟情何其薄而冰冷。这个看似温情的故事背后,是什么样残酷的真相?我们不得而知,只能在历史长河中感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吕后与刘长,母子转世

当我们深入探寻刘长与吕后之间微妙的关系时,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细节。据传,吕后生前爱慕汉高祖,但始终得不到刘邦的正面回应。她内心对自己命运的不甘,全然发泄到了养子刘长的身上。她把刘长当成自己的骨肉,对他犹如亲生儿子一般呵护备至。

有人甚至猜测,吕后视刘长为自己与刘邦生命线上的转世,所以才会如此溺爱。她期盼刘长能够完成自己未竟的心愿,接过自己手中摇摇欲坠的汉朝江山。

也许正因为如此,在刘长要求专制王权、与皇帝分割天下的要求时,吕太后从未加以遏制。她由着刘长为所欲为,宁愿他日暗藏祸患,也要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孩子在她有生之年享尽荣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在刘长谋反被发现后,吕太后几乎是威逼利诱汉文帝,要为刘长开脱。还好汉文帝态度坚决,这才没有酿成天大的乱子。然而失去王位的刘长,也失去了吕后最后的庇荫。

刘长在流放途中自杀的消息传来时,吕太后悲痛欲绝,奄奄失魂。她再也吃不下饭,昼夜呼唤刘长的名字,泪湿了一宫宵衣。终于,在刘长去世的三个月后,吕后也撒手人寰,并殉葬在刘长墓内。

一个母亲的深情厚爱,也有它的盲目与偏执。吕后对刘长那近乎偏执的呵护,为这母子加速了毁灭的脚步。她溺爱之过,亦成就刘长蛮横之罪。这段母子情深,其中悲欢离合,令人唏嘘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长的谋反志在必得

除此之外,关于刘长谋反一事,也有其他有趣的猜测。一直以来,史书都记载刘长是蓄意谋反,意图夺权。然而一些学者提出质疑,认为刘长的谋反似乎过于不成熟和草率,以至于很快就被汉廷镇压下去,连一个回合都没打。

这与刘长的性格并不相符。他明明极为刚烈而果决,谋反若是他的本意,必然会做足万全准备,绝不会像儿戏一般草草结束。

那么,刘长谋反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有人猜测,他很可能是故意装疯卖傻,表面上谋反,目的在于逼迫汉文帝表态:你到底如何看待我这个弟弟?是臣子还是骨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这次表面谋反,刘长成功地让汉文帝为难。一方面,他们毕竟是同母兄弟;另一方面,这次刘长的举动实在太嚣张,若不给予严惩,势必声势大挫。

最后,汉文帝的态度是剥夺刘长的王位,但仍予以宽容。这也证明,在汉文帝心中,骨肉之情终究大过君臣大义。

看似偶然的流放死亡,或许也在刘长的规划之中。他故意选择绝食死去,以最狠毒的方式,考验汉文帝对他的兄情到底有多深。果然,汉文帝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甚至将押解刘长的所有官吏处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通过这一连串的举动,刘长才终于确定,自己在汉文帝心中,仍是至亲至爱。这一点,比夺取皇权更叫他欣慰。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刘长也心满意足地离开人世。

人性的扭曲与黑暗,往往最叫人叹息。这其中蕴含的悲剧性,也令本就错综复杂的历史增添了几分阴郁的色彩。我们不得不问,他们之间到底谁才是这个游戏的胜利者?又有谁是真正的受害者?恐怕注定无人得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