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如果有人出现了头疼脑热或感冒咳嗽的症状,那么他身边的朋友一定会对他说:多喝热水。同时,很多人在日常饮食中还喜欢食用一些热气腾腾的食物,例如刚出锅的饺子、馄饨以及火锅等。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有研究显示,长期饮用烫水或食用烫食的朋友,患癌风险往往比普通人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当温度到达多少时才算烫食呢?一般来说,我们的口腔与食道的温度范围大约在36.5-37.2℃之间,而口腔与食道的可承受温度范围则在10-40℃间,最高临界点则在50-60℃之间,而65℃则属于最高保守界限。因此,食物一旦超过65℃,就可以被称为烫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长期食用温度超过65摄氏度的食物,不仅会导致粘膜受损,还会给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这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损伤牙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长期食用烫食或饮用过烫的热水,就会对牙齿不断造成刺激,从而导致牙齿组织受到破坏,久而久之,还可能引发牙龈肿痛、过敏性牙痛等情况,这对于牙齿与口腔健康是极度不利的。

2.损坏味蕾

在食用烫食或饮用烫水的过程当中,会导致舌面味蕾遭到破坏,从而使味蕾神经出现迟缓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使我们的口味越来越重,这同样不利于身体健康。

3.损伤口腔粘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要知道,人体的口腔粘膜是非常薄的,但它有着一套自我保护与防御系统。

同时,口腔粘膜是极度不耐热的,我们在食用烫食的过程当中,很有可能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从而使口腔出现起泡、疼痛、溃疡、脱皮等问题。

长此以往,还可能损伤口腔粘膜的自我保护与防御系统,从而增加患口腔癌的风险。

4.损伤食管粘膜

长期食用过烫的食物或饮用过烫的水,往往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持续性的刺激,久而久之,还可能对食管黏膜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甚至可能导致食管粘膜发生病变,继而恶化为食管癌。

5.损害胃粘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胃部黏膜的耐热温度通常在40℃左右,比口腔黏膜的耐热温度要略低一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很容易出现入口不烫,但胃部却感觉很烫的情况。

对于长期食用烫食或饮用烫水的朋友来说,极有可能对胃黏膜造成损伤,从而引发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久而久之,还可能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那么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如何避免食用过烫的食物呢?一般来说,当饭菜出锅之后,我们可以等它凉一会儿再食用。而当我们在吃火锅时,可以先将捞出来的食物放在碗里,等到温度适宜时再进行食用。

【本图文由“本草世界”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宴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