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以20万元的投入,成功激发了千万级别的市场推广效应,他们究竟做对了什么?企业如何有效地执行借势营销战略?

文:中外管理传媒 王爽

责任编辑:胸怀天下

前不久,苹果CEO库克突现上海,不仅在上海滩“偶遇”明星郑恺,还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苹果中国总部见面。随后,王传福和库克一起参观了比亚迪展台。虽然两人会面内容尚未对外发布,但这次会面引起了整个汽车圈的关注,更为比亚迪的热度又添了一把火。

近来,比亚迪好像“长”在了热搜上,不仅接连降价被高度关注,甚至在社会新闻中也有比亚迪的身影。此前,比亚迪因奖励一位劝架的比亚迪车主,被“送”上微博热搜。当时,一名宾利司机和一名宝马车主发生口角,随后争吵变得越来越激烈。因事发突然,很多路过现场的司机都选择远离事发现场。但有一位比亚迪车主毫不犹豫地冲向前,及时阻止了事态的恶化。

“劝架事件”后,比亚迪官方表示,为弘扬和鼓舞社会正能量,对比亚迪车主孙先生的车辆终身免费维修保养,并奖励20万元。比亚迪的这一举动,不仅彰显出了品牌的人文关怀,为企业树立了一个积极正向的品牌形象,更在微博上实打实地斩获了数千万的阅读量。比亚迪以20万元的投入,成功激发了千万级别的市场推广效应,他们究竟做对了什么?企业如何有效地执行借势营销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高明之处:展现“温暖”的强大力量

数年前,比亚迪的营销策略饱受诟病,被认为在市场推广方面存在不足。然而,目前的情况已有所转变,比亚迪的市场营销战略不仅得到显著改进,而且成为其他汽车制造商学习的典范。“劝架事件”原本只是停留在社会新闻层面,媒体报道的侧重点也都是孙先生见义勇为的正能量宣传。出乎意料的是,通过比亚迪的一系列公关策略,该事件成功跻身微博热搜榜单,这可以视为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案例。

所谓破圈不易,为何比亚迪这次能成功?“⽐亚迪奖励的是见义勇为,以品牌温度造就了⼀种普适价值层⾯的温暖,连接起的其实是消费者的向善之⼼,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赢得消费者好感度。”《打造口碑》作者成金兰对中外管理传媒谈道,“所以,营销还是要‘向善营销’。孙先生的勇气和正义感令人钦佩,比亚迪对他进行嘉奖,其实体现的是企业的一种价值观取向。尤其是见义勇为这种毫无争议的正能量事件,对于品牌来说更是一次投入少、产出大、收益高的稳赢型营销。”

可是,很多企业在借势营销中,往往趁机“夹带私货”,对事件进行全方位放大,反而容易引发反转,引起市场反感。成金兰表示:“在我看来,可圈可点的是,比亚迪并未利用此机会进行大规模的营销活动。相反,他们只是为涉事车主提供了终身免费的维修和保养服务,并额外奖励了20万元,而没有进一步的营销动作。这种做法,恰恰体现了许多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所缺乏的人文关怀,比亚迪没有利用机会扩大事件影响,反而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同。”

显然,比亚迪取巧的借势背后,是品牌有尺度的营销。企业有温度的借势,用克制态度对待流量,最终展现出的是“温暖”的强大力量。

营销究竟如何借势?

营销的核心在于针对特定场景下,有效占据消费者的零散时间,以此确保品牌能获得必要的关注与曝光。因此,品牌应将资源和努力集中在获取消费者注意力及时间的领域。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品牌往往仅是盲目追逐热点,而能够真正触动并影响消费者心智的品牌却少之又少。

事实上,并⾮所有热点都适合进⾏营销,该怎么选择要借的“势”?成金兰表示,最重要的是要选择“与⼰相关”的事件。

大部分追求热门话题的尝试最终证明是徒劳的。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许多品牌在利用热门话题时过于仓促,没有考虑到产品定位和品牌调性的匹配性,而是机械地套用热门话题。因此,在追逐热门话题的过程中失去了自身的特色,沦为炮灰。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热门话题的兴趣并不持久,虽然“速食化”的信息可以迅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但很难仅靠热度来创造价值。成金兰认为:“如果热门话题与品牌或产品无关,那么追求它就没有价值。因为强行套用热门话题只能作为热点的传播者,加深了用户对热点的记忆,却无法为自身带来任何实际效益。”

此外,尽管企业通过利用时事热点进行营销,能够迅速激发媒体及目标受众的关注,并促进信息的进一步传播,进而有效放大品牌的正面声誉,但必须强调的是,无论何种营销,都要为目的服务。就以比亚迪的借势营销为例,“以比亚迪的借势营销策略为例,据说,当时比亚迪正要举办一场新产品发布活动。初看之下,该事件似乎是一个意外的机遇,然而,比亚迪却巧妙地利用了这一契机,为即将到来的新产品发布会成功吸引流量,并实现了有效的引流。”成金兰说。

而对于那些并未引起广泛关注和传播的事件,企业无需刻意追求与之关联。一个热点之所以能够成为广泛讨论的话题,是因为大众不断分享与传播的结果。如果大众对于某一热点事件仅持旁观态度,而没有进一步转发和扩散的动力,则该热点并不值得企业去利用。然而,当某个事件具备激发消费者主动分享的要素,无论是基于情感共鸣还是其他考量,企业都可以考虑将其作为营销活动的起点。

在成金兰看来,企业在利用热点进行市场营销时,必须保持高度的理性,尤其是应避免触碰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的底线,防止在未获得预期关注的同时,反而陷入不必要的法律或道德风险。此外,在社会热点事件的全部情况尚未明朗之前,企业不应急于参与其中,以免因情况的突然变化而影响自身形象。“比如,比亚迪车主并非涉及争议的核心人物,仅是一起独立于主事件的第三方,因此,即便后续出现任何情势转变,也不会对企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所有“套路”,都离不开“真诚”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同样,热点常在,而适合抓的机遇并不多,所以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也要主动创造热点。

在这个社交媒体的天下,一个合格的营销热点,要能提供足够的“社交货币”。《疯传: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一书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人们使用货币能买到商品或服务一样,使用社交货币能够获得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更多好评和更积极的印象。”当一件产品被赋予社交属性的时候,就成为自带流量的“社交货币”。只要拥有足够的谈资,就能让消费者变身品牌的传播者,主动分享产品,助力品牌传播。因此,恪守品牌核心价值的同时,将产品塑造为连接消费者与品牌的社交媒介,通过有意义的活动与内容,以更专业和深入的方式与消费者进行交流,是创造热点的有效策略。

相较于企业单方面宣传,更为巧妙的策略是通过客户的口碑营销。海底捞很少主动强调自己的服务是多么周到体贴,然而,消费者却会自发在线上分享其在海底捞就餐的经历,例如享受免费美甲服务,为婴幼儿提供摇篮,以及有求必应的服务态度等。用户生成的内容引发了众多讨论,这些讨论转化为了流量,而流量则持续吸引新客户前来体验。

“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让用户跟品牌一起玩,全方位满足用户从体验到情感的需求。甚至激发用户的潜能,让消费者与品牌粘在一起。如此,企业便永远不缺热点,甚至不需要费心制造热点。”成金兰表示,企业还可以用热点再加工的方式,创造新热点,主导舆论导向。“以2020年‘腾讯大战老干妈’为例,事件起因于当年腾讯与老干妈签订了一份《联合市场推广合作协议》。当时腾讯方面同意利用其旗下的QQ飞车游戏及相关资源为老干妈品牌的辣椒油产品进行市场推广。然而,在相关宣传活动完成之后,老干妈方面未能按约支付1624万元的广告费用。基于此,腾讯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随后的事态发展却出人意料,老干妈声明称其并未与腾讯达成过任何合作关系,从而揭示出腾讯可能遭受了诈骗。”

该事件最终活生生演变成一出大戏。腾讯在面对此事时,采取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公关策略,他们通过B站发布消息称,“今天中午的辣椒酱突然不香了”。随后,腾讯微博以自嘲的方式,宣称自己是“憨憨企鹅”,还发起了名为#腾讯千瓶老干妈求骗子线索#的话题,以此转移公众视线。

腾讯公关负责人更是亲自上阵,回复“你这个憨憨”再造一波笑点,同时还晒出了一张公司食堂里“10碗米饭配老干妈”的图,并写道“你们以后可长点心吧!”通过热点再加工,腾讯将自己一步步“洗白”,同时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经历挫折却依旧保持乐观态度的企业。

实际上,该事件背后的真相根本就没理清,但因为腾讯一轮又一轮的“自黑式”操作,事件焦点已然模糊。至于真相是什么,谁还在乎呢?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公司凭借其对信息的敏锐捕捉和快速反应能力,常常能够有效地利用社会热点事件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进而实现品牌曝光、增加用户流量或推动产品销售。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内容营销等手段迅速与热点挂钩,有时甚至不惜制造话题以搭上“流量快车”。

相比之下,制造业企业通常在这方面显得较为保守和缓慢。不过,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开始尝试通过线上渠道进行营销和推广,来提升品牌的“可见度”和互动性。只要给予足够重视,相信制造业企业可以在这方面迅速提升,毕竟,所有的营销“套路”和原则,都离不开“真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