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和朋友们聊过一段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视频。本以为专业性太强,阅读量不会太多,没想到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真没想到在张医生的粉丝群里还真是藏龙卧虎。了不起,真的很了不起,为此,今天咱们再次详细聊一聊这种药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哪里能找到一个切入点呢?张医生想了好久,突然想到,以往咱们聊过的药物,像沙坦类,普利类和螺内酯等药物,似乎对心衰的治疗都能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如果把这些类药与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比较,它们的疗效有没有差距呢?

当然不同的药物比较,必须先设定一定的治疗范畴,咱们今天就拿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强项与这三类药物进行比较。

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沙库巴曲缬沙坦使用最多的场景就是慢性心力衰竭,很多研究都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降低这类病人的死亡率和再次住院率。既往研究中提示普利类、螺内酯和沙坦类药物似乎对这类病人都有一定的帮助。它们与沙坦的药比起来疗效有什么区别吗?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朋友们首先要知道,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可以将心力衰竭分为3大类,分别是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为何要提及分类呢,因为下面咱们将提到4个研究结论,与心衰的分类有一定的关系。

为了搞清楚药物疗效问题,张医生特意找到了几个实验结论,咱们必须拿实验数据来证明咱们的观点。

在第一个试验中,研究者比较了坎地沙坦和安慰剂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病人的影响,他们发现坎地沙坦能降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病人的住院率,但不能降低其病死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试验表明,与安慰剂相比, 培哚普利用于治疗70岁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患者,无发病率或病死率明显改善。这个结论倒是让人感到挺意外的,原以为这类药物会差一点,没想到会这么差。

在第三个试验中,螺内酯用于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除了住院人数的轻微减少,并没有显示出其他任何有益的效果。

这些数据证明了普利类、沙坦类和醛固酮受体阻滞剂对改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患者预后的疗效并不显著。而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是相对来说,比较轻的一种类型。

这几个结论还是挺让人感到意外的,但是咱们也不能排除他的实验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至少表明,这三类药物的疗效并没有我们以前想象的那么神奇。

在最后一个研究中,研究者对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患者进行了为期27个月的随访后发现,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和再住院风险,并且治疗后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和生命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治疗慢性心衰的时候,其疗效要远远大于以往的普利类、沙坦类及醛固酮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疗效。

看到这里,不知道朋友们发现没有?医学证明药物的疗效似乎很奇怪,都是拿着各种统计数据来说话,而没有深刻挖掘药物的原理。这似乎对我们的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张医生认为:人体是一个大染缸,药物在人体内发挥作用会非常复杂,而且不同人之间的个体化的差异也非常大,也就是说,药物在不同人体内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为了证明药物的疗效才会发明出来这种应用统计数据说话的办法。

看到这里,相信朋友们都有一种感觉,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新型药物上市以后,对以往的药物往往能形成碾压性的优势。这也让张医生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句金句,说的是:在天赋面前,任何努力都显得一文不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