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座黄埔军校,半部近代史,在黄埔称为名将的大多都来自前六期,而后面的不是军事素养不高,而是战争牺牲的太快了,据统计,黄埔九期以后的好多都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上,今天要说一名黄埔十六期的学员,他叫黄仁宇,毕业于成都黄埔军校分校,后参加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系列战役,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一名作家,更是写出了万历十五年这种有历史深度的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仁宇

1943年,在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和新22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同时从国内战场上运送一些兵源以补充新一军,而黄仁宇就是从国内补充的新一军的军官,担任新一军的上尉参谋,在印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训之后,新一军有了重新的面貌,接下来就是对日军的反攻了。

到1944年,中美盟军决定发动密zhina战役,攻陷缅甸的这个战略要地,此战孙立人等名将率领三个师亲临一线,黄仁宇也在其中,他在此战中浴血奋战,还不幸负伤,战后更是获得了海陆空奖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抗战胜利后,他担任国民党国防部少校参谋,后于1950年退伍,赴美国攻读历史,其实他从小就喜欢文学类,在十四五的时候就向当地报社投稿,这次他是专门再深入研究一下,在他的创作下,一本万历十五年横空出世,他以万历十五年这个历史时间点为切入点,深入的分析了明朝末年的社会 经济和军事,让读者看到了晚明帝国的衰弱。后来这本书也成了当代历史学家研究明朝历史的一个重要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