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上市至今理想MEGA依然交出不错的销量成绩,但离李厂长的爆款目标仍有不少差距。且经历了上市初期的全网“恶”搞,李厂长也被彻底打断了发言节奏,理想MEGA至今也还没有完全走出舆论阴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二老师人微言轻,自然没有什么可指点理想这家世界五百强车企,但有些不成熟的小建议,或许能帮助理想MEGA找回主动权,顺便也能启发其他品牌如何化危为机。

别追随舆论,重新定义舆论

我们先看三种形容:1.一位中年男子开车撞倒老人;2.一位车主开宝马撞倒老人;3.一位明星开车撞倒老人。

请问,三种形容哪一个引起的舆论风波最大?

事实上这三个说的是同一件事:一位中年明星开宝马撞倒老人,差异在于其中的“定义”不同。

再举一个例子:1.老李海鲜馆天价宰客;2.三亚某海鲜馆天价宰客。

依然是同一件事、同一家店,但“定义”不同,引发的舆论风波却是天壤之别。

品牌总喜欢表扬自己如何重新定义产品、又如何重新定义技术……其实最该学会的是如何重新定义舆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美国的政治斗争中,有一场著名的“全民攻击奥巴马医改”,实际上美国没有一个医改计划是以奥巴马的名字命名的,政敌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公众一种心理暗示:看,这场医改计划只是奥巴马的一厢情愿,对你们没有任何利益。

也就是说,当理想MEGA在面临他人的“负面联想”时,不要讲道理、也不要讲逻辑,更不要针对这个问题来回应。因为当你在和他人在争论一个不存在的外星人时,你和对方都不会赢,而那个没有存在过的外星人却赢了——牢牢占据了你们的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要做的,就是重新定义舆论。

理想MEGA在后续的舆论反击中,输就输在定义错了舆情,不应该强调用“光明”反击“黑暗”,而是应该直接表达“我们将守护每个中国家庭不被恶意攻击”。

详细的意思是:我们理想最近注意到个别网友在通过恶意联想攻击我们的用户,甚至扩散到攻击每一个中国家庭、攻击我们每一个最爱的人,因此,作为最看重“家庭”的中国车企,我们决定保护每一个家庭不被恶意伤害,并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

表面上,网友攻击的是理想MEGA,实际上真正伤害的是理想车主,以及每一个被“恶意联想”所恫吓的中国家庭。理想只有站在这个出发点,才能唤醒舆论的同情与理性,而如果只一直强调自己的品牌遭到攻击,那么只会引来更多群嘲。事实上,当李厂长表明要用“光明”反击“黑暗”后,便是让舆论更加不受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理想更不应该拿用户的其他涂鸦来做武器,因为品牌应该充当用户的盾牌,而不是拿用户来做自己的盾牌。这时候完全不需要任何花里胡哨的招式,只要表明一个立场鲜明的态度:网友可以对理想和李想本人表示恶意,但不能诅咒理想的用户乃至中国家庭。

换言之,理想不该把舆论定义为对品牌的攻击,而是该定义为对中国家庭的暴行

不对恶意回应,只对恶意反应

对于无逻辑、无道理的负面舆论,品牌要给反应,但不能给回应

因为品牌切忌不能跟公众情绪对着干,一旦公众的负面情绪被激发,那么事实的力量就会荡然无存。即使你再有理,网友也听不进去,甚至会变成“你说什么都是错的”。

所谓的回应,是品牌解释或阐述某个事情。而“反应”是,只表达你知道了这个事情,完了。

放在李想身上就是,不要回应说“有组织的蓄意攻击”,而是只需要说“我知道了,对此我们既会认真甄别意见,也会认真淘汰偏见”。

不下结论、不置可否,因为无逻辑、无道理的负面舆论根本就不需要结论和答案,这里面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情绪而已,所以品牌不能再做任何给情绪火上浇油的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苹果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遭遇过多次恶意围剿,但苹果一贯的做法都是只反应、不回应。当有人恶意攻击你,实际上就是想要你回应,而当你不回应时,对方就会由于无的放矢而自动消失了。你所谓的反应,只是需要给自己的用户一个态度,而不是要给构陷者一个说法。

当然,此次理想MEGA身陷舆论沼泽,多少都有“新仇旧怨一起算”的味道,李厂长几年来在微博上得罪了不少人,人设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以剑为生的人也会被剑所伤。

李厂长的人设问题是犀利有余而可爱不足,简单讲就是容易上头,这里有个方法,那就是严肃的事情幽默说,幽默的事情严肃唠。比如大家调侃理想冰箱彩电大沙发,这是一种幽默舆论,李厂长可以严肃说做了多少调研、统计了多少数据,最终多少家庭明确表示真的需求,作为一家以“家庭”为核心的中国车企,自然要响应家庭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此次“恶意联想”的严肃舆论,李厂长反倒应该完全放松下来,因为对方本来说的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可以幽默应对:提这种“脑洞”的人估计很难找到工作,但我想给他介绍一个工作,你们谁有他的联系方式?

也就是说,品牌的反应可以多种多样,但对无道理、无逻辑的惹事生非,统统不要回应。

很多时候不是只有通过发言才能表达自己的强硬不妥协,不回应同样也能凸显自己的不认同、不认怂。

总结来讲,当舆论越乱,品牌需要做两件事,第一“定义舆论”,这是为给混乱的舆论锚定一个方向,也可以说是“偷换命题”;第二是“不要回应”,因为舆论已经够乱了,此时就要克制自己的表达欲,避免为舆论提供新素材

品牌常常陷入负面危机往往不是因为做的不够多,而是因为做的不够少。想明白这一点,十之八九,都能自救。

近期

账号介绍

孔二老师:咨询公司创始人,资深科技营销人【专注科技、营销等领域】。前奥美创意总监,熟谙重大事件策划,虎 嗅 、钛媒体、网易等 多家内容平 台热门作者,推出营销专业理论“营销七象”。爆文《贾跃亭怒沉百宝箱》 《刘 强东的开 学第一课》等多篇科技点评获得500万+阅读, 被全网推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