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明清两朝是书法史的“黄昏期”,既不出大师,也没有名作。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明代狂草丝毫不输给大唐,而清代更是“百花齐放”,楷、行、草名家辈出,篆书、隶书也复兴起来,碑学更是压倒帖学,成为主流,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中期的伊秉绶,被称为书法史“集大成者”,把字写出了新高度、新境界,启功称赞他“功力非凡”,沙孟海对他评价更高:“他的作品无体不佳,落笔就和别人分出仙凡的境界”这就是说他的水平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伊秉绶,字组似,号墨卿,乾隆十九年(1754年)生于福建汀州,世称“伊汀州”。伊家书香门第,屡出奇人,伊秉绶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并精于诗词书画。乾隆五十四年中进士后,伊秉绶历任刑部主事、惠州知府、扬州知府等,他为官清廉爱民,深得百姓拥护,扬州人把他与欧阳修、苏轼、王士祯并称“四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秉绶每主政一方,便对当地文物加以保护,书法绘画珍品则勤加临摹。他的诗文得到纪晓岚、朱珪指点,书法则拜刘墉为师。伊秉绶广泛搜集碑帖墨迹,收藏巨富,每日笔耕不辍,传世作品极多。

伊秉绶以楷书起家,初取法于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而且小楷和大字同时练习。稍有基础后,便开始学《兰亭序》,转为行楷书。这些训练使伊秉绶有了较为深厚的功底,为他在隶书上推陈出新积累了经验。

乾隆、嘉庆在位期间,金石学、考据学兴盛,书坛诸人开始从更古老的作品入手,尤其是那些古碑古拓,从中汲取笔法。伊秉绶也是如此,他将毕生精力放在了研究、学习汉隶之上,从《郙阁颂》《张迁碑》《衡方碑》入手,形成了高古雄浑的书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秉绶能“笑傲书坛”,关键在于他能有所创新,他的隶书省去了“蚕头燕尾”的习气,融入唐隶与颜柳楷书的筋骨。笔画平直匀称,起笔藏锋,收笔时回弹圆出,字中有画,略带夸张。装饰感非常强烈。

伊秉绶隶书结体端庄舒展,左右开张,体势匀称。善用浓墨,乌黑油亮,有力透纸背的酣畅美。学界称赞伊秉绶隶书“愈大愈壮,气势恢宏”,有“方严”“奇肆”“宽博”“恣纵”四美,“笔笔中锋,不露圭角,蕴含凝重,行笔无不如意”。

不过,也有网友看了他的楷书、隶书作品后,用“傻大笨粗”四字形容。您认为伊秉绶的书法怎么样,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