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总是能写出一些警句,这些句子基本上都是脍炙人口的,容易读也容易背诵。大诗人总是能将深刻的哲理思考,转化成朗朗上口的对偶佳句,写入诗歌之中,令人读来有醍醐灌顶之感,下面这三个句子,便是这样的千古名句,分别来自宋代两位大文学家王安石、苏轼,以及唐代大诗人刘禹锡。
1.【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看起来平平常常,实际上却是非常特别的杰作,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看起来很容易,但实际上却十分困难,要历经艰苦的训练方才能够取得。出自于宋代王安石的《题张司业诗》,诗曰: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张司业:即唐代著名诗人张籍,曾任水部郎中、国子司业等职,所以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寻常:普通、平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寻和常都是长度,比喻狭小的地方;奇崛:特点突出、奇特。
这是赞美张籍的诗作奇特不凡,成之不易。这虽然是在写作诗、写文章的过程,但是用在任何事情上,都是可以的,比如说做学问,你只看到了别人光鲜亮丽的时候,没有看到他们默默坐冷板凳的时候,比如我们平常看到成功的人,看起来风光无限、无比轻松,但实际上却是他们费尽千辛万苦换来的。
如果我们常常记得这一点,那么对成功的定义,或许就会有所改观了,对于低谷期的我们,未尝也不是一种激励了。
2.【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人啊,就像是秋天飞来飞去的大雁一般,没有音信和迹象可循,而往事呢,就如春天的美梦一般,一点痕迹也不会留下来。出自于苏轼的诗《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诗曰: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这首诗的题目很长,大意是说,正月二十日,苏轼和潘丙、郭遘两位朋友到郊外踏春,忽然想起去年的今天之事(这件事,便是去年同日,苏轼去岐亭访陈慥,潘丙、郭遘和另一位新交的朋友古道耕相送至女王城),当时作过一首七律诗,现在想起当时的事情,于是和前韵又写了这首七律。
“人似秋鸿,事如春梦”,这是非常经典的比喻,透露着对人生虚无缥缈的痛苦和烦恼。苏轼这首诗,虽然是和朋友游春的作品,但是这两句中所蕴含的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却不仅仅只是记叙游赏风景之类了。这两句的给人的感觉:明明是和朋友一起开心的游玩,却似乎有点伤感,这与苏轼一贯乐天派的性格是不相符的。
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其实,苏轼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他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两年。乌台诗案可以说是苏轼人生的低谷了,黄州那段时间,也是苏轼对人生思考最为丰富的一段时间,所以那段时间写下的诗词作品,每每透露着对人生的感慨。
当然正是因为有这样痛苦的挣扎,这些想不通的烦恼,苏轼的诗歌,才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彩,也变得更有内涵。可毕竟苏轼又不是只一味地发出低沉的感慨,所以在诗的后几句中,也有豁达、潇洒的气概表现出来。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诗非常著名,意思是说,沉船的旁边会有千百只船驶过,枯死的老树跟前会有万木欣欣向荣。出自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曰: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沉舟:已经沉没了的船帆;侧畔:指旁边;帆:此处用来指代船;病树:已经枯死的老树;万木春:一片生机勃勃,此处春有草木萌发的意思。
这首诗是为答白居易所作,白赠给他的诗句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的句子,来为刘禹锡遭贬的身世鸣不平,但是刘禹锡却十分豁达,以此诗来回赠,表示自己的个人遭际不算什么,千帆会过,万木犹春,一切还是会向前发展的。
刘禹锡的认识,真的是深谙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充满了哲学的闪光:万物代谢、生生不息,正是自然界的规律使然,腐朽的东西必然不会阻碍新事物的发展,新生力量一定会战胜老旧的力量,所以不要为“沉舟”、“病树”而悲伤。刘禹锡的这种胸怀,确实令人佩服!
辩证法讲究一个“变”字,讲究对立统一规律,如果我们能在腐朽之中看到希望的诞生,看到新鲜事物的力量,那思考问题时,就会多一个角度,也就更加完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