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提醒我们日常穿梭于纷杂烦扰的世界之余,要学会关注自身的睡眠健康。好好睡觉,世界才会更加美好。今日,请早早关闭电子设备,红旗君已为你挑选了一本好书,帮你从压力中释放,重归平静,轻松入眠……

一本好书,助你入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在·杭州》

编者: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本书收录18篇有关杭州历史、人文、景观的文章,阅读本书,读者如同在一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中考古,于行走中触摸城市的灵魂,拼合杭城的历史风貌,描摹杭城的人文地图,让那些珍贵的遗存重新浮现,将几千年的历史逐一串联,并惊喜地发现:在这座貌似失去时间感的现代都市里,还深藏着厚重的历史,杭城处处是风景,处处有掌故。

——编辑推荐

《行在·杭州》节选

余秋雨 著

《杭州宣言》

《马可·波罗游记》曾极力称赞杭州是世界上既高贵又美丽的城市。杭州之外,中国还有很多别的美丽。

于是,很多航海家把这本游记放在自己的驾驶台上,向大海进发。由此开始,欧洲完成了地理大发现。

航海家们没有抵达杭州,但杭州一直隐隐约约地晃动在他们的心理罗盘之上。

马可·波罗的话,为什么这样值得信赖?

因为,他来自欧洲人心目中最美丽的城市威尼斯,对于城市美景有足够的评判眼光。

其实,马可·波罗来杭州时,这座城市已经承受过一次不小的破坏。在他到达的十几年前,杭州作为南宋的首都沦陷于元军之手。一场持续了很多年的攻守之战终于结束,其间的放纵、发泄可想而知。尽管后来的十几年有所恢复,但与极盛时的国都相比毕竟不可同日而语。就这样,仍然既高贵又美丽,那就不难想象未被破坏时的情景了。

杭州的美丽,已经被历代文人倾注了太多的描写词汇。这是世间一切大美必然遇到的悲剧。人们总以为大美也可以被描写,因此总让它们沉陷在一大堆词汇之间。而这些词汇,同样可以描写小美、中美、平庸之美、勉强之美、夸饰之美。这情景,就像一位世界级的歌唱家被无数嘈杂的歌喉包围。

为此,这篇文章要做一个试验,放弃描写,只说杭州之美是怎么被创造、被守护的。

我到杭州的最大享受之一,是找一个微雨的黄昏,最好是晚春时节,在苏堤上独自行走。堤边既没有碑文、对联,也没有匾额、题跋,也就是没有文字污染,没有文本形态对于自然生态的侵凌和傲慢,只让一个人充分地领略水光山色、阴晴寒暑。这是苏东坡安排下的,筑一道长堤让人们有机会摆脱两岸的一切,走一走朝拜自然生态之路。我觉得杭州的后人大致理解了他的这个意图,一直没有把苏堤做坏。

相比之下,现在中国很多地方有点儿做坏了:总是在古代文化中寻找自己这个地方可以傲视别的地方的点点滴滴理由。哪里出过几个进士,便大张旗鼓地筑屋刻石;如果出了一个作家,则干脆把家乡的山水全都当作了他作品的插图。大家全然忘了,不管是进士还是作家,他们作为文化人也只是故乡的儿子。在自然生态面前,他们与所有的乡亲一样谦卑和渺小。

近年来杭州的建设者秉承这座城市的传统,不找遥远的古代理由,不提空洞的文化口号,只是埋头疏浚西湖水源,一次次挖淤清污,把西湖的面积重新扩大到马可·波罗见到时的规模。重修完杨公堤,打理好新西湖,又开发了一片大大的西溪湿地,表达出杭州人在生态环境上的痴迷。

这一来,杭州就呈现出了一个贯通千年的人文宣言。这个宣言,曾经由钱镠主导,由白居易、苏东坡参加起草,由白娘娘从旁润饰,更由今天的建设者们接笔续写。宣言的内容很复杂,又很简单:关于自然,关于生态,关于美丽,关于人间。

我对杭州,现在只剩下一个最小的建议了:找一个合适的角落,建一座马可·波罗的雕像。雕像边上立一块碑,把他最早向世界报告的那些有关杭州的句子,用中文、意大利文和英文镌刻出来,而且,一定要注明年代。

因为,这些句子悄悄地推动过那些远航船队,因此也推动了世界。

这本书有杭城人、事、物的许多未解之谜

白居易到底有没有修建过白堤?

良渚之谜,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起点何在?

当丰子恺与郑振铎在西湖相遇,他们会……

鲁迅曾在这里吃茶、看电影,为弟弟交学费?

杭城竟为了一座桥,建了一座博物馆……

今晚,放下手机,杭城考古奇遇伴你入眠~~~

世界睡眠日

早点睡觉,比世界更重要…

编辑|郑梦祎 监制|王晓宇

感谢您的阅读,让我们彼此看见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