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然而历史往往会恶搞,唐朝就有这么一位“倒霉蛋”,他明明是皇帝的嫡子,又深得父亲的喜爱,却在储位之争中败给了庶长兄。

“嫡长子继承制”很死板,也很不合理。帝王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难免会偏爱某个庶子,因此“废嫡立庶”屡屡上演,由此而导致的骨肉相残也不绝于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帝王来说,最理想状况就是嫡子也是爱子,私情与法统兼顾,比如朱元璋之于朱标。

他就是唐代宗李豫的次子李邈。

李邈的生母崔氏,是李豫唯一的嫡妻,除了李邈,她还育有皇三子李偲和皇四女升平公主。

李偲深得皇祖父唐肃宗的喜爱,被祖父收为养子。“养孙为子”很搞怪,但在唐朝却很寻常,李唐皇室出现过多次,不足为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升平公主的名气很大,她被嫁给了郭子仪的第六子郭暧,是民间故事《打金枝》的女主角。她与郭暧的女儿后来嫁给了唐宪宗,并育有一子李恒,即唐穆宗。

李邈“好学,以贤闻”,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唐代宗夸他忠肃孝恭、温良聪达、多才多艺、谦冲体仁。

从大历元年至大历八年,李邈还担任了八年之久的天下兵马元帅。

在李邈之前,曾经担任天下兵马元帅的是唐德宗李适,李适之前是唐代宗李豫,李豫之前是唐肃宗李亨。您可见,李邈在父亲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唐代宗对儿子们的册封顺序以及等级来看,李邈和李迥(生母独孤氏)是他最钟爱的两个儿子,连太子李适也无法望其项背。

十几年后李邈英年早逝,唐代宗对此心痛不已,他为之辍朝三日,并追赠儿子为“昭靖太子”。

拥有嫡子身份,有才有德,也有业绩,还深得父亲的宠爱,于法于情,他都是储君的不二人选,那么他怎么就输给了庶长兄李适呢?

李邈早逝,是不是由于他的健康问题不适合当太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点可以排除,李邈去世是唐代宗登基后第十二年的事,这个期间他出任过平卢淄青节度大使、天下兵马元帅,一直在工作,没有出现任何健康问题。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李邈年龄太小,不适合当太子呢?

当年唐代宗能以庶子身份力压嫡子,原因就是嫡子的年龄太小(才4岁),没法承担平叛大环境下太子应该承担的重任。

但李邈显然不是这种情况,他只比庶长兄李适小四岁,李适被立为太子时22岁,李邈18岁,都成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不会是唐代宗虽然偏爱李邈,但更偏爱李适呢?

这一点也可以排除。

李适的生母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沈珍珠”,跟传言中的千古爱情不同,唐代宗对沈氏其实毫无感情,甚至可以说非常冷漠,以至于沈氏两次落入叛军之手,从此成了失踪人口。

唐代宗即位后,曾经否决了立李适为太子的提议,我们从史书里也找不到任何他偏爱李适的记载。

因此综合以上分析,怎么看李邈都不该输给李适,唐代宗为何要做出“废嫡立庶”的举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氏是笼罩在李邈头上的阴云

李邈什么都好,但在世人的眼中,他背负着一个不可原谅的“原罪”,这就是他的出身。

原来,崔氏的母亲、李邈的外祖母是杨贵妃的大姐韩国夫人。

由于杨贵妃的得宠,杨家三姐妹在大唐横着走,连公主们都被欺负得哭鼻子。崔氏青出于蓝胜于蓝,她“挟母氏之势,性颇妒悍”,连唐代宗也要让她三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嵬驿事变爆发时,愤怒的禁军士兵在杀了杨国忠后,又将杨国忠的妻子、儿子,以及虢国夫人、韩国夫人及其儿子们都杀了,还不过瘾,又逼唐玄宗赐死了杨贵妃。

总之,杨氏及其家人都被团灭了!

很显然,所有人都将帝国衰亡的责任,都算在以杨贵妃、杨国忠为首的杨氏家族头上。从那以后,杨氏就跟当年的武氏一样,被打上了特定的政治标签。

随着母族的灭亡,崔氏再也没了往日的风头,也失去了唐代宗的“恩遇”,不久便死了。

崔氏是如何死的?有一种声音就认为,她极有可能被皇室清理掉了,目的就是为了从政治上与杨氏家族作切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崔氏可以被切割,李邈却切割不了。他的这个遭遇与两位前辈很相似,一位是身上流着隋杨血统的吴王李恪,另一位是带着武家基因的寿王李琩,这两个人也曾经离太子之位那么近,但都因为出身问题而失之交臂。

这种逻辑看似荒唐,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里,它往往就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显著标志。

唐代宗即位后,有大臣提请立太子,居然没有一个人为李邈说话,仿佛所有人都忘了他才是唐代宗的嫡子。这种沉默其实更可怕,它意味着排斥李邈已经是朝廷的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代宗读懂了这个不同寻常的信号,他虽然否决了李适,但也不敢提李邈,而是以“军务太忙”为借口,将这件事拖延了两年。

☞玄武门之变的历史教训太深刻

唐代宗的拖延战术不光没有帮助到李邈,反而给李适送上了助攻。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收官战,以及抵御吐蕃入侵的系列战斗中,李适又屡立战功,与郭子仪、李光弼等八人一同授铁券、图形凌烟阁。

这意味着李适凭借战功在大唐军界拥有了一席之地,甚至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情形像谁?李世民啊,李隆基啊。当年李世民是如何战胜李建成的?李隆基是如何取代李成器的?还不都是因为军功集团?

这种情况下,唐代宗能逆潮流而动吗?即便李适答应,恐怕他身后的“战友们”也绝不会答应,大不了就再来一场喋血玄武门呗,反正死的是你们李家人。

那么,当初唐代宗为何不认命李邈为天下兵马元帅呢?没办法,李邈年龄太小。

奇怪,哥俩不就差四岁吗?是的,22岁与18岁确实差别不是那么大,但是16岁和12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代宗当上天子,统领全国兵马时,李适16岁,已经能追随父亲上战场了,而12岁的李邈还是个读圣贤书的少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