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里,盛紘升职,全家一起搬到登州老太太就生病了,这时盛紘提议:老太太院子里太清凉,让她养个孩子在跟前,一来可以解闷,二来热闹热闹,三,老太太曾是永定侯府嫡女,养在跟前的孩子也可以学点本事。

因为对林小娘的偏爱,盛紘推 荐墨兰去老太太院里,另外一点,就目前家里的情况,华兰要嫁人,如兰太太舍不得,明兰是个病秧子,几个爷们要读书,无疑墨兰是个合适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原著里的墨兰并非像剧中那样惧怕老太太,相反,她和老太太相处得非常融洽,孝顺、聪明又能干。

她亲自炖好糯米金丝枣羹送给老太太吃,因为老太太刚病愈,这个枣羹又暖甜又软乎,而且不积食,润肺是很好的。

连老太太身边的房妈妈都夸赞道:“四姑娘真是贴心孝顺,老太太一咳嗽,她就捶背,老太太一皱眉她就递茶碗,我服侍老太太也小半辈子了,竟也没这般细心妥帖呢。”

房妈妈是老太太身边的红人,又一直服侍老太太,能得到她的夸奖,足以见墨兰确实孝顺、乖巧、懂事,在盛家几个孩子当中是拔尖的。

盛紘见状就乘胜追击:“之前也和老太太说了,你年纪大了,膝下凄凉,不如养个乖巧的孩子在跟前,一来排遣寂寞,二来也不会太累着你老人家,而且这孩子能得到你的提点,也是她的造化。”

老太太见推脱不掉,就说先问问孩子们的想法。

2.

老太太是个通透的人,她早就看出盛紘心里的小九九,想把墨兰送到自己院中,之所以说问问孩子们,也是想考验一下孩子们。

老太太先问的是墨兰,墨兰轻声细语道:“自是千般愿意的,且不说老太太是老祖宗,孙女应当尽孝,再者老太太见多识广又慈心仁厚,对墨儿有莫大的恩惠,如今,除了大姐姐,我算是妹妹中最大的,没的我不出力,反让妹妹们受累的。”

老太太笑着点了点头,接着又问如兰,如兰显然是一脸懵,打着呵欠问道:“为什么要住过来,母亲也住过来吗?我的屋子也要搬过来吗?”

盛紘虽然内定了墨兰,但也见不得如兰这样,呵斥道:“老祖宗要你过来是抬举你,怎么这般没体统!”

被父亲骂了,如兰不知所措,就差点没哭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太太又接着问明兰,不想明兰很淡定地答道:“愿意。”就像是去菜场买菜,别人问你要萝卜还是白菜,你镇静地说白菜那般淡定。

原著里,明兰和老太太平日都没说过几句话的,关系也很生疏。所以老太太沉默了一会,就问道:“明儿倒是说说,为什么愿意到我这儿来。”

明兰磕磕巴巴地说:“父亲说,老太太生病是因为没人陪着,有人陪着,老太太就不会生病了,生病很难受,要吃苦药的,老太太别生病了。”

一番说辞,不但完美而且实用。

老太太问完后,就让三个孩子回去了,没多时就让房妈妈来传话,老太太把明姑娘要了去。

盛紘百思不得其解:家里除了华兰就是墨兰蕞大,按理说应该是长姐服其劳,再者墨兰这段日子都在老太太跟前服侍,人人都夸奖她孝顺妥帖,老太太为啥要选个不懂事的病秧子过去?

隔天一大早,盛紘再次来到老太太院中替墨兰说情,不想还是被驳了回去。

3.

按理说,老太太年纪大了,挑个聪明懂事如墨兰这样的孩子在跟前,会省事很多,也能少操点心,为什么选择又傻又弱的明兰呢?这不是吃力不讨好吗?

其实是她早已看透了人性:

三个孩子当中,如兰是太太的心头肉,太太舍不得,如兰也不愿意。墨兰看着聪明懂事,实则心机很深。有那样一个处心积虑的亲小娘,女儿能好到哪里去。后面墨兰私会梁公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老太太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当初林小娘也是这样乖巧懂事,老太太一门心思对她好,还想替她特色个靠谱的好人家。

可林小娘呢,真是啪啪打老太太的脸,暗里勾搭盛紘,还没等老太太发现,她和盛紘就生米煮成了熟饭。

这样的女人,太精明,心眼太多,让人防不胜防,相处起来很累,所以老太太想想都怕。

其实,老太太暗中观察过明兰,她不是大家表面上看到的傻弱,而是大智若愚。

刚来登州时,有次和姐妹们来请安,被房妈妈看到,她跪在地上对着观音像磕头,轻轻闷着哭。

老太太当即明白:明兰表面傻,实则是心里苦,不愿意说出来。亲小娘死了,又不得父亲宠爱,虽然明面上养在太太身边,但是终究不是亲娘,无依无靠想要生存下去,就得装傻充愣,事事不能拔尖,掩盖其锋芒。

所以,老太太选择明兰是早已看透了人性,一来明兰可怜,没人依靠,二来,大智若愚的人要比表面精明、心眼多的人更靠谱,更好相处。

这样的人,你帮她一把,日后你若有难处,她必定会舍命相报。在后续中老太太被人下毒,明兰拼命救祖母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