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矿物学领域,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与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刘鹏副教授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国武教授团队再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过国际矿物学学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的严格审查与投票,他们成功申请认定了两种全新矿物——褐磷钒铁铅石和绿磷铁铅石。这一重大发现不仅为矿物学基础研究带来了突破性进展,更是将全球已知的矿物总数推向了超过6000个的新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矿物褐磷钒铁铅石和绿磷铁铅石的国际矿物学会编号分别为IMA2023-113和IMA2023-119,它们的英文命名寓意着对矿物学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这两种新矿物均属于绿磷铝钡石族,它们的晶体结构特征与该族其他矿物相似,均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m(#11)。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得V-O八面体或Fe3+-O八面体能够共棱成对,进而共角顶连结成平行b轴的链。Fe2+-O八面体亦共棱成对,八面体对与八面体链共棱连结。P1-O四面体连接八面体链,P2-O四面体连结两种八面体对,而Pb2+则位于结构的大孔隙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种新矿物均发现于粤东北的玉水铜矿,与之前该团队发现的重稀土矿物景文矿、文兰钒钇矿、毓川碳钇矿的产地相同。自2021年10月以来,这个团队在玉水矿区已经陆续发现了5种新矿物,展现出他们在矿物学领域的深厚实力和不懈探索的精神。

新矿物的发现不仅是矿物学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科学研究领域0到1原创性成果的典型代表。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地球物质组成的认识,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在全球已发现的矿物数量约6000个的背景下,我国科学家发现的矿物数量虽然只有约180个,但这一数字却代表着中国科学家在矿物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和持续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矿物学研究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科学家将在这个领域取得更多的原创性成果,为全球矿物学研究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科研团队能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共同推动矿物学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此次西北大学地质学团队的新发现,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探索地球奥秘的新窗口。让我们期待未来他们在矿物学领域能够取得更多的辉煌成就,为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和保护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