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二战中的法国战役,估计大家都已经不陌生了,德军能够一举击败英法联军,主要就是依靠了曼施坦因的“镰刀闪击”计划。当然,这句话充其量只能算是对法国战役的精简版概括,在现实中这是一个听起来很简单,实则在执行中危险异常的方案,今天我们就详细分析一下“镰刀闪击”计划,了解德军如何凭此让英法联军转瞬败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注:镰刀闪击这个名称实际上是一个错误认知,德军在法国战役时的作战方案还是被命名为“黄色方案”,只不过镰刀闪击作为一个俗称更广为人知,因此下文一概采用镰刀闪击这一称呼。

知己知彼

如果用一个通俗的说法来解释镰刀闪击计划,那么就是虚实之策。按正常道理来考虑,德国要进攻法国只能通过比利时等低地国家,这是因为法国和德国的国境线基本都是山区,传统观念认为这里不利于大部队展开活动,如果德军进攻则法军只需要扼守险要即可阻止德军。因此德国要进攻法国最好的路线就是穿过低地国家,而后进入法国北部向巴黎展开进攻,以右勾拳的方式击败法军主力和占据法国核心地带。

一战时期德国的施里芬计划便是如此,而法军也因此吃了大亏,也因此在二战时期英法联军的主要防御方向就在这里,而至于和德国的国境线则被马奇诺防线所保护。按照法军的战略构想,马奇诺防线足可以抵挡德军的进攻,而德军若大举进攻低地国家,则法军主力会进入比利时境内作战。可以说,法军的防御策略是非常正确的,正常情况下足以抵挡德军的任何进攻。

在法国战役爆发前,联军的总司令是法军统帅甘末林,按照甘末林的构想,一旦德军展开攻击,则位于比法边境上的英法联军的主力必须快速开进比利时境内,依托河流构筑数道防御带,最好理想的状态是能在布卢走廊这一缺乏河流保护的地段挡住德军,最不济也要在层层阻击之后在边境地段挡住德军主力。只要能够把德军的冲击力抵消掉,将德军拖入漫长的阵地战和消耗战,那么英法就可以发挥自身的体量优势击败德国,就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如果德军当真把全部军力压在比利时,那么联军的胜利将是注定的。但就和联军方面知道比利时是理想战场一样,德军,或者说曼施坦因在内的少壮派将领也很清楚比利时是一个看上去很美好,实则是个坟场的灾难之地。一旦德军主力在比利时和联军陷入胶灼血战,那么德军迟早要被英法联军的体量优势碾碎。因此,德军必须将主攻方向作出调整,从一个联军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动攻击,这个地方就是阿登山区。

阿登山区

严格来说,联军和德军在战前的判断都不完全算错,阿登山区并不是一个适合装甲部队施展的地方,它甚至不能准许装甲部队展开,若要穿过阿登山区则装甲部队必须以长纵队的方式行军,一旦遭到联军的阻击则会陷入寸步难行的境地。同时,必须纠正一个错误认知,那就是联军在阿登山区没有任何布防这一点,实际上法军在马斯河一线布置了法国第二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防守,其法国第二集团军下属的第10军恰好就挡在德军的突破地段上。

此外,在穿过阿登山区的过程里德国A集团军军群也遭到了较为顽强的抵抗,比利时的猎兵部队靠几个连就挡住了德国第1装甲师足足六小时,而法军也向阿登地区派遣了第1、第2、第4、第5轻骑兵师。这些轻骑兵师在编制和作用上类似德国的轻装师,他们的任务是在阿登山区警戒,若遭遇德军则展开阻击,为第二、第九集团军争取更多的布防时间。德军在与比利时猎兵部队和法军轻骑兵师交战的过程里损失较大,德国第10装甲军的一名团长也在战斗中阵亡。

而至于马斯河一线的防御,这里也不是全然没有任何防御工事,法军在1939年下半年就加紧施工,在这里构成了基本的野战工事和半永备/永备工事。虽然这里的防御远谈不上多完备,但也远不是和后人谣传的那样毫无准备。一战时期德法共有四个集团军在阿登山区厮杀,法国人知道这里可能会有德军闯入,甚至在战前的推演里还出现过阿登山区被突破的情况,也因此法军对于阿登山区的防御还是相对重视的。

镰刀闪击

那么,既然法军在这里有防御,那为什么这里还是被突破了呢?这就是镰刀闪击计划高明的敌方了,欲钓大鱼,需下香饵,如果没有足够份量的诱饵吸引联军,那么派遣装甲部队进入阿登山区的行为就是送死了。德军给联军下的钓饵有两个,其一是进入比利时境内的德国B集团军群,他们会竭尽全力的吸引联军主力,尽其所能的与联军主力厮杀,目的就是让联军认定德军要从低地国家突破。其二是与马奇诺防线对峙的德国C集团军群,他们会对马奇诺防线展开佯攻,把在比利时激战的联军注意力进一步的分散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这两个钓饵做掩护,联军的注意力自然就被从阿登山区调开了,尤其是在联军和德国B集团军群在比利时连番厮杀,多次爆发装甲会战的情况下,联军断不会注意到正沿着阿登山区向马斯河推进的德国A集团军群。或者说,等到他们注意到的时候,A集团军群已经饮马马斯河,那时候联军也没有任何可能阻止他们了。这套右虚左实的策略就是给联军的圈套,而且联军根本不可能识破它。

除此之外,联军的粗心大意也是个问题,他们部署在马斯河一线的两个集团军都属于二流部队,装备差、战斗力低,人员也多是紧急征召的动员兵。而A集团军群的突击主力是克莱斯特装甲兵团,下辖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霍特的第15装甲军和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其中作为矛头的就是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结果也很明显,古德里安所部抵达马斯河是5月13日,次日凌晨便在马斯河对岸建立了桥头堡,联军的软肋被突破了。

联军的末路

事情到了这一步,联军基本已经无力回天,霍特和莱因哈特的装甲军也在不同的地段渡河。德军此时构筑了三个桥头堡,南部的色当、西北部的蒙特尔梅、以及更北方的迪南,这意味着通往法国腹地的道路已经被打开。当然,联军现在还是有办法挽回的,只要能够挫败德军的装甲攻势,那么联军还有调整防御的机会。可问题在于这样仓促的反击能取胜吗?

事实证明,联军仓促发动的反击没有任何效果,他们手头有较为充足的预备队,即法国第1、第2、第3和第4装甲师,如果将四个装甲师攥成拳头,优先打击德军一个装甲军的,那么联军还有希望制止德军的攻势。问题是,联军将四个装甲师分散使用,再加上法军内部的错综复杂的指挥体系,最终导致了反击全面失败。

法国第3装甲师联合法国第3摩步师进攻德国第10集团军后被击溃,法国第3装甲师在德国第5装甲师和第7装甲师的夹击下覆灭,法国第2装甲师则在火车站准备转移时被德国第8装甲师打垮,只有戴高乐的第4装甲师在蒙科尔内取得了较好的战果,但最后因为油料匮乏,加之德军主力赶来而不得不撤离,其所拥有的坦克大多也损失殆尽。

至此,联军作为预备队的四个法军装甲师尽数覆灭,而这也意味着联军再难阻止德军的进攻。5月17日德国A集团军群占据了斯通高原,其装甲部队也正向英吉利海峡推进,这意味着位于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联军主力被割裂在了这里。面前是德国B集团军群,背后是已经突入法国内部的德国A集团军群,联军没可能迅速脱离和B集团军群的接触回援,更不可能赶在德军在他们身后形成包围圈前冲出重围,联军主力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联军主力南逃的希望已经被德军断绝,而这其中包括了联军大部分的精锐和机动兵力。换句话说,当这个包围圈形成的时候,德军就已经赢了一半,剩下的无非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歼灭联军主力罢了。镰刀闪击那精妙绝伦的虚实之策和装甲战术是德军胜利的关键,它巧妙的利用了联军基于旧经验构筑的战略,成功将联军主力骗入了圈套,并掩护德军主力顺利突入法国腹地,并最终为德国的胜利打下了不可撼动的基础。右虚左实的镰刀闪击计划,让英法联军转瞬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