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语言中,我们随时都在打比喻,已经到了日用而不知的程度了。比如形容一个东西难找,是“大海捞针”;形容一个人笨或者糊涂,是“脑子进水了”;形容事情危急,是“千钧一发”;形容一个人真诚,是“掏心掏肺”……如果不用比喻,你会惊讶地发现,你几乎就不会说话了。

那么,如何在写作中我们怎么用好比喻呢?

如果描述的对象本身就是看得见的东西,比如胖瘦、大小,为了写得生动传神,可以从整体和局部入手来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形容整体,看莎士比亚是如何形容一个人胖的:

他的身体像个浑圆的地球,我可以在它身上找出世界各国来。

想象一下,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国,看到俄罗斯,看到美国,只有很胖的人才可以这样吧?

同样还可以通过聚焦局部和细节来打比喻

莫言在描述张艺谋时就用了这样的技巧,特别强调了张艺谋耳朵极其坚挺,坚挺到什么程度呢?宛若铁皮剪成。

这个比喻使得这一细节形象鲜明、难以忘怀,不仅描绘出张艺谋的外貌特征,同时也隐喻了他的性格特点一一有棱角,不媚俗。

比喻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比如形容一个人太抠门,梁实秋是这么说的:

好像是把孔方兄一个个地穿挂在他的肋骨上,取下一个都是血丝糊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好的比喻,不光有画面感,还能达到有趣、讽刺等效果。比如鲁迅在《故乡》一文中,写到杨二嫂进门,但他却不认识杨二嫂时,鲁迅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杨二嫂的不快: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意思是法国人都知道拿破仑,美国人都知道华盛顿,你鲁迅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杨二嫂呢?

其实这里暗含讽刺,用世界名人做对比,你杨二嫂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而且,我们注意到,这里连用了“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两个比喻,来达到这种讽刺效果。

这也是巧用比喻的一个常用方法一一连续加重效果,一个不够用,就用两个、三个,既能强调信息又能渲染情绪。

名家名句赏析

她的皮肤始终像雪一样白,嘴唇像血一样红,头发像檀木一样黑。

——格林兄弟《白雪公主》

那时候我们身上几乎没有多少肌肉,胳膊和腿细得像木棍一样,肚子却大得像一个大水罐子。

——莫言《讲故事的人》

菲利普的爱情就像一个病人,被束缚在狭窄的病床上,焦躁不安地挣扎着。

——毛姆《人性的枷锁》

文:范时勇 编辑:张晓宇

本文选自《时代信报·新家长》1450期《会用比喻 让文字更加鲜活动人》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本公众号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时代信报·新家长。

本公众号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新家长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