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乡土散文团子在2023年读过,近期又重读了一遍。

为什么重读呢?

因为团子发现,2月份过完春节之后,对于从前乡村旧器物我又有了不一样的体会,于是选择重新阅读这本书。

长凳、板箱、脚盆、八仙桌、脸盆架、水桶、火桶、簸箕、杆秤、竹扫帚……

看到这些老物件,团子的思绪就不由自主地回到了20世纪90年代,2000年初的那段童年时光。

旧器物里承载着我的少时记忆,也承载着老家的记忆,对于团子而言,这些记忆越来越模糊。

趁着现在团子还有些印象,我想尽可能写下我对旧器物,对老家,对奶奶的眷恋,给自己留个念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名:《瓦檐下的旧器物》

作者:黄孝纪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by:团子的成长笔记

一,脚盆:洗涤劳累与辛酸

“木脚盆沉重,年岁久了,木质朽烂发黑,以后渐为塑料大盆所取代。”

团子读小学和初中时,差不多每年都要回农村老家看奶奶,奶奶家就有一个木脚盆。

奶奶家的木脚盆用了很多年,脚盆有的地方发黑,看得出来岁月的痕迹。

晚上洗脚,白天脚盆就用来洗衣服。

那时候洗衣服,村里人爱去池塘边洗,洗衣服时,奶奶还会拿木棒槌敲打几下衣服。

可惜,那时候团子没有手机,没能拍下木脚盆和棒槌的图片,这么多年过去,我都快忘记他们长什么样。

二,火柴:点燃乡间的晨与昏

“点火的时候,一手捏着火柴盒,手指推一下小框,取出一根火柴,将火柴头在壳侧的硝药上用力一擦,嗤的一声,火柴便点燃了,腾起一股幽微的硝烟。”

旧时,农村做饭都是土灶,生火就需要用火柴,点煤油灯、蜡烛也是用火柴。

团子小时候用过火柴,沿着外壳轻轻一擦就点燃,有时候一次没点着,再来一次。

一盒火柴有几十根吧,具体多少也记不清。

团子已经很多年没见过火柴,奶奶去世后我们家基本就很少回农村。

城市里做饭一开始用煤球,引火工具是打火机,后面就都是用电,火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三,八仙桌:一桌规矩,四方礼仪

“村里有人家摆开八仙桌宴客,那必定是有了诸如祝寿、娶亲嫁女、丧葬等大事。”

团子小时候,村里婚丧嫁娶吃流水席必定少不了八仙桌。

那时候座位还有点讲究,谁坐哪个位置都有由头,团子是搞不懂这些的。

八仙桌配长凳是标配。

如今,城里几乎看不到八仙桌,在一些农村地区还有留存。

四,脸盆架:美好生活的启蒙

团子家以前也有脸盆架,90年代这玩意非常流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脸盆架是木头做的,顶部有个横梁,可以搁毛巾,脸盆架中间镂空,空出来的部分刚好可以放脸盆。

那时的脸盆基本都是下面图片中这样的瓷盆,花纹图案也很有年代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瓷脸盆不小心磕到了的话就会掉漆,并且拿起来还有点重,所以如今的塑料脸盆早已替代了老式瓷盆。

团子家的瓷脸盆我妈还保留下来了。

五,水桶:新的一天从挑水开始

“对于村里人来说,新的一天,总是从挑水开始的。”

城里人估计对井水没什么印象了,团子儿时老家农村都是吃井水。

那会,奶奶经常挑井水回来倒进水缸里。

挑水要用到扁担,扁担左右两侧固定好绳子,水桶挂到绳子的铁钩上。

走到水井那里,将水桶放下去,装满水之后提上来再系到扁担上,扁担两边都系好绳子就可以挑水回去了。

团子自己没挑过水,看奶奶挑过,总觉得好重。

如今的农村,自来水已普及,应该很少有人挑水吃了吧。

六,竹椅:盛夏里的一席清凉

“旧时的故乡,竹椅有三种:靠背椅子、睡椅和躺椅。 靠背椅子最普遍,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三两把,高矮大小及新旧程度不一。”

团子家有一把约摸用了30年的靠背椅,就是下图这个,椅子上的油漆都掉了一大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看椅子旧旧的,依然能坐,完好无损,这算是我家的老古董,目前放在厨房里。

“能坐躺更多的人,当然非竹床莫属。”

儿时,每到夏天,团子爸妈就会拿出竹床,用开水清洗一遍,然后放在一楼。

夏天太热,躺在竹床上会稍微凉快一下,就是竹床比较硬,有些硌人,有时候会把竹床搬到外面乘凉。

家里只有一张竹床,可抢手,想睡竹床要趁早,先下手为强。

现在,家里已经不睡竹床,搬到顶楼的杂物间搁置。

七,竹扫帚

小时候有很多家具和日用品都是竹子做的,竹椅、竹床、竹笸箩、竹扁担、竹背篓……

当然也少不了竹扫帚。

大大的竹扫帚适合清扫开阔区域,尤其是家门口那一块地面。

还有一种是书中提到的高粱扫帚,个头小,适合清扫室内地面以及厨房。

过年去舅舅家吃饭时,在他家门口堆积杂物的地方看到了一把竹扫帚,团子赶紧拍下来。

如今多用塑料扫帚,竹扫帚也不多见。

八,簸箕:别样的风车与禾场

簸箕是难得的团子家还保留的旧器物。

旧时,簸箕用处可大,晾晒辣椒、红薯干、萝卜干、鱼干、鱼面……

团子3月初外出的时候,在楼下看到一个圆圆的大簸箕上不知道晒着什么。

团子家的簸箕是中等大小的,类似下面这个规格。

这个也是春节去舅舅家时看到的,簸箕里还有红辣椒。

九,杆秤

杆秤我们父母那辈用得多,如今的年轻人先不说见没见过杆秤,即使见到了也没几个人会用。

杆秤上有刻度,需要看刻度来辨认斤数,团子是看不懂刻度的。

团子家还保留有老式杆秤,也是用了二三十年了,杆秤和秤砣都非常老旧。

幸好我妈还没扔,过年期间团子在厨房里找到了杆秤,拍照留个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