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23年9月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成为2024全国两会期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重点话题中的高频词。

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新质生产力已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支撑力,要多措并举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科创之花”更离不开金融“活水”的倾力浇灌。下一步,金融业应当如何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服务新质生产力是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在3月11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有很多短板和弱项,当前关键是要推动资金、资本、资产“三资”循环,畅通资金流转过程中的堵点和卡点,解决有资金没有资本、耐心资本不足的问题,真正打通社会资金循环任督二脉。

这一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定调,不仅为金融业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上展现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注入新动能,也为今后我国金融行业前瞻性布局指明了方向。

#01

提升中国经济“含新量”,金融如何拥抱新质生产力?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倪红福表示,我国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德才认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创新为产业发展赋能。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这对于金融业围绕变革关键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中国经济“含新量”提出了新要求。

针对如何聚焦科技金融发展,支持新质生产力形成?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范小云在提案中建议,要优化金融供给,发展全链条全流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整合商业银行、资本市场、创投基金等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特点,做到短板互补,优势共赢,推动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成立融资联盟,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立体化、接力式金融支持。创新服务产品,坚持风险定价原理,采取更灵活的利率定价和利息还付方式。

为做好服务新质生产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李云泽针对下一步工作重点给出了明确答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全力支持科技创新”。据他透露,今年1月已经专门印发文件,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同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在积极研究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为平台,进一步扩大股权投资试点范围,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全力支持绿色发展,进一步丰富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等多元化的产品服务体系,助力绿色低碳转型。此外,还将全力支持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同时也要积极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02

书写“普惠金融”大文章,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金融在促进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加快培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金融要做好“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大文章。

过去几年,我国金融体系的基础制度建设不断完善,通过设立科创板、成立北交所、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等措施,建立起了包括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融资担保等在内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34%;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1.9%和18.6%,均明显超过同期全部贷款增速。

“发挥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功能,对于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积极重要意义。”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分析指出,金融体系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尤为重要,我国科技创新研发投入资金来源中企业部门占比超过7成,而企业自有资金规模相对有限,持续的研发投入需要依靠金融体系给予的外部融资,特别是对于初创期科技型企业。

“近年来科技、信息服务‘小巨人’企业占比显著提升,这反映了政策对‘软科技’关注度提升的重要变化。”国金证券机构分析指出,在政策引导下,2024年我国代表性省份产业类重大项目占比升至65.7%,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细分领域上将更多聚焦未来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从产业领域看,新质生产力或引领产业体系加快重构,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趋势进一步确立。“专精特新”企业或作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

从2024年1月普惠金融-景气指数情况来看,在扩需求政策发力的带动下,工业景气度的回升趋势,企业发展活力增强。数据显示,2024年1月,普惠金融-景气指数达49.1点,连续2个月保持在49点以上,融资规模不断扩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小微企业经营活力不断恢复,为实现全年经济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要继续发挥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提升科技金融质效,助力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燕翔表示。

#03

凸显融资担保向“新”价值,打通小微融资最后一公里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打造自主可控、竞争力强、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科技型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融资贷款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不容小觑。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1.2万家,获贷率46.8%,比上年末高2.1个百分点。获得贷款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1.75万家,获贷率为54.2%,比上年末高0.8个百分点。尽管如此,当前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然存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效能仍显不足,堵点、瓶颈依然较多。

两会代表委员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要重视从“0到1”的原始创新,更要重视从“1到100”的产业化落地。下一步,如何为科创类乃至更多的小微企业提供“最适配”的金融服务,护航企业成长,是金融业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重要命题。

作为传统金融的延伸和补充,融资担保已经成为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速高质发展、整个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30年发展中,政策性融资担保和商业性融资担保齐头发力,发挥各自所长,将融担的增信作用发挥到最大。近年来,融资担保行业在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中与时俱进,从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发,除了基础融担模式外,还开创了多种新型风险分担模式,在助力小微企业持续性发展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凸显了融资担保向“新”服务的独特价值。

在数字经济时代,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科技驱动必不可少。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发起建设的“全国政府性融资担保数字化平台”,按照“互联网+担保”思维,采用“薄前台、厚中台、强后台”的IT架构体系,构建了“安全的基础设施+强大的数据中台+灵活的业务操作系统”三位一体(即一云一中台三系统)数字化解决方案。这一平台打造了全国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通用标准,同时围绕内部业务合作、银行、政府部门和市场化采购等四个来源渠道,逐步实现“国家、省、市、县”数据纵向贯通,政务、银行、担保等数据横向联通,实现担保体系内外信息融通。自2021年12月底平台上线试运行以来,该平台已支持28个省(市、区)、5个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系全部1400多家机构再担保业务线上办理。

除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外,作为商业性融资担保业服务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陆金所控股积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聚焦新质生产力、增强新发展动能,在科技金融领域,针对科技企业在初创阶段普遍存在的轻资产、重投入、高增长、强波动等特点,率先将“人+企”理念引入风控和产品创新当中,提出并搭建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小微融资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盘活科技小微企业信用资产,打通其融资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陆金所控股通过旗下平安普惠融资担保为主体,强调融资服务结构优化,加大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北等小微经济发达的地区的精准支持,聚焦制造业和涉及国计民生行业小微企业的帮扶。截至2023年9月30日,陆金所控股累计服务约2000万客户,共为17.9万小微企业主提供了无抵押贷款服务。

金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大文章,事关我国制造业能否保持强大、技术能否领先国际水平以及能否尽快消除先进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利于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经济新优势,支撑高质量发展。下一步,金融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真正打通社会资金循环任督二脉,努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