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最近正处在舆论的暴风口上盘旋,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在经过数轮拉扯之后,农夫山泉的市值也像过山车一样,被直接拉扯掉了300多亿港元。

“农夫山泉,有点甜”,似乎在许多网友眼里也不甜了;

“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似乎在许多网友眼里也要换搬运工了。

在农夫山泉事件愈演愈烈之时,不少媒体、大V纷纷下场,摆事实、讲道理,力求帮助农夫山泉解围,但看起来却是收效甚微,更有个别地方媒体在解围的过程中,有失水平,未能展现出新闻媒体应有的专业性,而且还导致农夫山泉“雪上加霜”。

比如,安徽时评发表的文章《“围剿”农夫山泉的流量生意该收手了!》,就显得颇为主观,甚至略带情绪,稍微有失专业媒体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徽时评的这篇文章,将农夫山泉陷入舆论危机的原因,归咎在了“做无底线流量生意”的人身上,还在文章中使用了“遇到事情容易上头的网民”、“非蠢即坏”等带有情绪煽动性的词语。

作为专业媒体,更应该陈述事实、描述事实,把事情的真相还原给公众,但在安徽时评这篇文章中,却没有列举出任何相关证据,证明农夫山泉被黑事件是被“做无底线流量生意”的人人为操纵的。

作为地方专业媒体,发表这样的文章,确实有失水平,同时也遭到了部分网友的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明显,农夫山泉被黑的事情,如今已经不是哪个“搞流量生意的人”能够操控的了。

对此,胡锡进先生看得很明白,整个事情大概率是网民自发扩散开的,而在目前事件的发展中也能看出,舆论是双向的。有网友不喜欢农夫山泉,也有网友力挺农夫山泉,只是因为“好事难出门,坏事传千里”的传播定律,所以农夫山泉遭受到的非议显得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胡锡进先生对传播规律理解的非常透彻,但其中的一些观点,很多网友却并不认同,网友表示:为什么是农夫山泉站到了风口浪尖,为什么不去呼吁移民的富豪保持理性,难道网友的发声就这样被定义为了网爆、戾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上很多对于农夫山泉包装的解读确实可能存在失实和夸大,比如把瓶盖放到白纸上说是日本国旗,比如拿着瓶贴对照日本建筑各种猜想,说网友脑洞大,这不为过,但谁也无法判断,更无从调查,当初为农夫山泉设计包装瓶贴的外国设计团队是怎么想的。

各路媒体、大V在力挺农夫山泉的同时,批评那个最先将图片制作出来,散播到网络上的人是应该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却不能批评那些所谓“跟风”的网友,因为很多网友是“怕了”。不知道某些媒体是否还记得当初“小学课本插图”引起争议的事情,那次事件深深刺痛了网友的心,既然之前有过类似的事件发生,那网友为什么不能有“处处小心、处处提防”外国文化入侵的权利和动作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农夫山泉瓶贴的设计并不是主要问题,很多不喜欢农夫山泉的网友同样认为这个“毛病”挑的很荒诞。农夫山泉陷入舆论危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钟睒睒儿子钟墅子加入美国国籍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钟墅子加入美国国籍,就想很多网络文章写的一样,属于个人行为,且符合法律规定,可即便如此,这也成为了让部分网友无法释怀的“心病”。

很多网友认为“你拥有选择国籍的权利,那我也有选择品牌的权利”。

对于这部分网友,我们仍然无法对其进行指责和批评,因为大家忘不了华为孟晚舟因为美国在加拿大被困的1028天;因为国籍要比一个人的姓氏更加重要,改了姓氏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而改了国籍就是外国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农夫山泉被黑事件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纷纷为农夫山泉挺身而出,力求帮助农夫山泉解围,但部分媒体却选错了方向,以“声讨”方式,批评指责有人恶意构陷农夫山泉,这种方法显然解决不了当下农夫山泉陷入的舆论危机,而且还有可能让农夫山泉陷得更深,变得“雪上加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利用自然资源赚钱,甚至一度成为国内首富,曾经的钟睒睒也是许多网友心中的商业偶像,但儿子加入美国国籍的事实,虽然规则上合理,但在情理上却很难被部分网友接受,并且从经营的角度上来讲,农夫山泉在市场上确实存在很多平替品牌、平替产品,这些都是让农夫山泉陷入如今危机的核心因素。

舆论只是农夫山泉危机的引爆点,更大的经营竞争还在后面等着农夫山泉面对。俗话说的好:“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想要化解农夫山泉如今尴尬的局面,在公关上选择和网友“硬刚”显然不是明智之举,而且事件进展到这个程度,网友等待的已经不是媒体发声了,无疑更需要农夫山泉的正面回应,“大自然的搬运工”有很多,网友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也随时有可能换人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