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国内某大V、知名前媒体人曾就我国的城市安检问题发表过一篇题为《XX诚恳认为,我们城市里的安检过度普及了》。这篇文章当时在我们的舆论场上曾一度引起过不小的热议,许多知名博主或转载、或评论了这篇文章,这些转载评论的热度也不低,而且其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持赞同这位大V的态度。在这些转载评论中,有这么一条,给我留下了尤其深刻的印象,它是这么说的:

“过度安检实际上就是一种懒政,你看,我都这么认真了,再出了事就没有责任了,就像抗疫期间出现的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请记住这句话,这是本期内容的重点之一,后面要考的。

现在一晃眼4个月过去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当初那篇曾经引起过全网热议的《我们城市里的安检过度普及了》,现在在很多平台上都看不到了。要么就是搜索关键词,但一无所获;要么就是好不容易看到有个转载链接,结果一点进去就显示:“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但是,好在,“很多平台”≠“全部平台”,互联网终归还是有记忆的。经过不懈努力,我最终在某大媒体上找到了这篇文章的原文。虽然它已经是去年的文章了,但不得不说,其中的许多观点在如今看来依然是颇为耐人寻味的。比如文章里头的这几段话:

我们城市里的安检过度普及了。除了机场安检肯定是全球最严的之一,中国火车站、地铁站都设安检……这是非常巨大的资源浪费。

我们的社会不应进一步引导公众形成“越安检越安全”的不切实际期待,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地铁站不设安检,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地铁也有安检,但是其治安情况和发生恐袭的潜在风险与中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的坏人显然不能说比世界绝大多数地方更多,更不能说我们的社会治安更差。中国的犯罪率,尤其是恶性犯罪率远低于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而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社会里大动干戈编织更多起到心理安慰的安检网,它的效果难免会有些畸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我浅薄的理解,这几段话的意思应该是在说: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地铁站都是不设安检的,即便个别国家的个别地铁站有,那也是因为他们的社会治安环境不容乐观。而我们中国不是这样的,我们国家的社会治安环境比世界上大多数地方的都好。如果那么多社会环境都不如我们的国家,不搞地铁安检也可以维持一个相对安全的治安氛围的话,那我们又何必如此特立独行、大费周章呢?这样做除了会引导公众形成一种“越安检越安全”的不切实际的期待之外,恐怕对社会也没有什么实际助益了。

我不是什么知名媒体机构出来的媒体人,但我寻思我的这番理解应该还算是到位的吧?

针对咱们这位知名媒体人的这篇文章,这家大媒体还在文章下面特别开设了两个投票统计选项:1、你认为地铁站等公交设施上的安检过度了么?A、不过度,安检越严安全感越高;B、过度了,浪费资源还耽误时间;C、分情况,机场该严地铁该放松。其中选B选项的人最多,票数占到了总票数的47.93%;2、你认为当前地铁安检最大的问题是什么?A、执行不严,纯属走过场;B、人为造成额外的拥堵;C、投入过大,浪费金钱和人力;D、其他,评论区见。其中选C选项的人最多,票数占到了总票数的39.11%。

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里,排名第一的最热评论是这么说的:

“X总编,讲了真话。类似的情况,已经不只是这方面的了。”

好,技能前摇时间到此结束。我知道今天这期内容的前期铺垫是有点长了,但是请大家相信我,这么做是值得的。至于怎么个值得法,各位接着看下去就知道了。

当地时间3月7日,美国《纽约时报》刊载了一篇题为《你在地铁上非得让国民警卫队搜包不可吗?》(Do You Have to Let the National Guard Search Your Bag on the Subway?)的文章。这篇文章着眼于纽约州州长凯西·霍赫尔(Kathy Hochul)最近施行的一项新政策,即将数百乃至上千名纽约州国民警卫队和州警部署到纽约市的各个地铁站里,以协助纽约警方开展纽约市地铁的安检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乍听之下,霍赫尔的这一举措似乎还挺合理的,毕竟我们这边也没少安排武警战士到各地的高铁或地铁站去巡逻执勤的。但和我们的情况有所不同,霍赫尔派去纽约市地铁协助安检的这些国民警卫队人员,他们是荷枪实弹的,身上穿着美军的制式迷彩服,外面套着件防弹背心,手里端着全自动步枪,枪里压满了子弹。你要不说这是在纽约,你和我说他们这是在前线我都信。

虽然这群纽约州国民警卫队在执行地铁安检时都是全副武装的,但是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他们在地铁站里的主要工作都不是安保,而是检查。纽约地铁可不像我们国内很多城市的地铁似的,每个站还给你配备一台X光安检仪。因为缺乏专业的安检设备,所以这些纽约州国民警卫队和州警往往就得拦下进站的乘客,要求对方开包接受肉眼检查。

请注意,这里所说的肉眼检查,真就是字面意义上的肉眼检查。纽约州国民警卫队和州警在搜包时一般只有个小手电作为辅助,除此之外甚至连个手持的金属探测仪都没有。

而且,人工安检也就罢了,关键这纽约市地铁的人工安检还是“随机”的。纽约州国民警卫队和州警并不是对每一个进站的乘客都要求开包接受检查的,只有个别引起了他们注意的“幸运儿”才有此类待遇。如果你没被他们相中,那你就可以大摇大摆地直接进站,哪怕你的包里就揣着把枪也没人会管。毕竟纽约地铁站里又没有安检门和金属探测仪,你算是带了他们也察觉不出来啊。

我在这里之所以要给“随机”打上双引号,是因为这个“随机”其实也是分对象的。英国《卫报》在他们的报道中曾经提到过这样一个案例:2008年,有位名叫J·苏丹(J Sultan)的克什米尔裔纽约人声称,自纽约地铁随机安检政策正式实施3年以来,他已经被执法人员拦下并搜查了21次。据一位统计学家推算,如果纽约警察局的行李检查确实是随机的,那么这个克什米尔裔纽约人在3年内多次被拦下搜查的几率就应该只有1.65 亿分之一才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说白了,无论是纽约州国民警卫队还是纽约州警,这些美国执法机构在地铁安检时也是看人下菜碟的,你是有色人种,那你被针对的概率就是要比其他人种的要高那么一截。这个事情没有道理可讲,哪怕参与安检的执法人员里头就有少数族裔,这些少数族裔警察也一样更“偏爱”搜那些有色人种乘客的包。

那既然你号称的随机地铁安检其实是假随机,整个安检流程都是形同虚设的样子工程,那我身为一个普通乘客就是拒绝你的安检要求又当如何呢?关于这个问题,霍赫尔还真站出来进行了解答。3月7日,霍赫尔在接受美媒MSNBC采访时表示,纽约地铁乘客有权不接收国民警卫队和州警们的随机抽检,但是这样一来他们就不能坐地铁了。

“这项措施不是惩罚性的,更多的是一种威慑。回家去吧,我们不搜你的包。你可以说‘不’,但你要这么做那你就不能坐地铁了。”

据《纽约时报》介绍,纽约警方对地铁系统进行随机抽检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过去近20年来一直都是这么干的。这项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这一年伦敦发生了轰动世界的7·7地铁恐怖袭击案。恐怖分子在三列地铁和一辆公共汽车上引爆了炸弹,造成52人死亡、700 多人受伤。受此事件影响,纽约市警方开始不定期地对纽约地铁进行随机安检。

虽然过去近20年来纽约地铁确实没发生过什么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事件,但是纽约地铁的治安环境并没有因为随机安检法的实施而变得更好,反倒还每况愈下了。

就拿今年的情况来说吧,《纽约时报》指出,今年来纽约地铁已经发生了至少三起凶杀案和数起恶性袭击案件。就在霍赫尔宣布要对纽约地铁实施随机安检的前一天,也就是当地时间3月6日,纽约地铁系统里才有一位售票员遭到了袭击。上个月还有一名纽约地铁售票员被犯罪分子给拿刀刺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你们没看错,纽约地铁直到现在还有售票员。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纽约地铁售票员的待遇还挺高,光年薪就高达8.6万美元。这笔钱要是省下来置办自动售票机和X光安检仪的话,没准纽约地铁系统现在也能和我们中国的城铁一样安全了。要是按照咱们国内一些人的口径,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美国政府为了“保就业”和“促就业”而得过且过的一种懒政行为呢?

按照霍赫尔的说法,她之所以要对纽约地铁搞这次突击式的随机安检,其主要目的是协助纽约警方预防打击地铁上的暴力犯罪事件。因为这次随机安检任务本身就带有很强烈的目的性,为了不让潜在犯罪分子摸清楚纽约警方的脉搏,所以霍赫尔拒绝对外透露这次随机安检任务的截止时间。

除了要部署数百到上千名国民警卫队士兵与州警之外,霍赫尔还计划拨款2000万美元,雇佣10支专业的心理健康团队。在过往的纽约地铁袭击事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患有精神疾病的流浪汉”造成的。按照霍赫尔的预想,她所雇佣这些心理健康团队,将会为地铁上遭遇危机的人提供帮助。

嗯,又是几千万花出去了,这钱要是拿来置办安检门和X光安检仪的话,应该也能买不老少了吧?可人家纽约州政府就是不,就是宁可雇佣一群“专业的心理健康团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为了“保就业”和“促就业”而得过且过的一种懒政行为呢?

美国人的自由散漫是世所共知的,过去那么些年都没有搞过安检了,结果你霍赫尔现在偏要给纽约地铁大张旗鼓地来这么一出,可想而知美国媒体和美国民众对此会是什么反应。

而事实也确实如我所料,从《纽约时报》到CBS,从推特(现在叫X)到红迪网,美国人对霍赫尔的吐槽之声不绝于耳。虽然偶尔也有那么几个人会夸她算是为改善纽约地铁的治安环境做了一点实事的,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批评她此举不过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样子工程罢了。还有些人笑话霍赫尔,要不是今年是大选年,她估计都想不起来纽约还有地铁这么个东西。

看完了《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再回过头来看看咱们那位媒体人去年发的那篇《我们城市里的安检过度普及了》,不知道此刻大家的心中有没有产生什么新的感悟或想法。反正我是觉得吧,凡事过犹不及,安检自然也不例外。“城市安检不应过度普及”这话不错,但是细究下来我们就会发现,它其实也不过就是句不错的废话而已。

过犹不及,问题就出在这个“过”字上。什么叫做“过”?进站之前先把包放进X光安检仪里过一下叫“过”吗?上车之前先从安检门里走一遭叫“过”吗?如果这些都算“过”的话,那我倒是想问问咱们的那位媒体人,以及所有赞同他的看法的人:你们觉得霍赫尔现在对纽约地铁整的这一出算什么?荷枪实弹算不算“过”?开包抽检算不算过?宁可花费几千万雇佣一些个所谓的“心理健康团队”,也不肯省下点钱来购置安检门和X光安检仪,这些算不算“过”?

我自问这些年大江南北也算去过不少地方了,各地的机场、高铁站和地铁站的安全检查更是接受过不知道多少次了,但是平心而论,我并不觉得这些年来我所体验过的哪次安检是“过”了的,因为确实也没有。无非就是人过一下安检门,包过一下X光机,此外最多也就是负责安检的同志拿着金属探测器过来请求我配合一下,仅此而已。

在过去十多年来,我甚至连被人要求开包接受检查的情况都没有遭遇过几次。很多城市的地铁站里也就是三五个安检员在执勤,我们支付他们的工资不见得会比纽约地铁支付给美国售票员的多,他们的主要工作也是看X光机而不是盯着我的脸。因为有这道安检程序的存在,所以遇上人流高峰的时候确实会出现排长队的情况,但是相对这么做所带来的安全上的优势,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

注意,我这里说的“安全上的优势”并不仅仅是指生理上的,同时也是心理上的。过去我在国内某知名问答社区上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条问答:问:很多地铁站的安检员看上去都只是在装装样子,你觉得我们还有必要保留这道流于形式的安检程序吗?答:有,我是一个女人,我晚上出门坐车的时候,要是能在空旷的地铁站里看到有个穿着制服的安检员,心里就会觉得踏实很多。不少有潜在犯罪动机的人,可能会因为看到这些安检员而打消作案念头。我们不需要所有安检员都长得五大三粗、高度认真负责,这不现实。我们只需要有这么一帮人扮演这样的角色就行。他们的存在,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意义。

我对这位答主的这番观点特别认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们这边的三五个安检员在地铁站里能提供的最大价值,就是心理安全价值,而这也恰恰是霍赫尔现在希望为那些搭乘纽约地铁的乘客提供的东西。他们派出了上千名荷枪实弹的执法人员,用夹杂着不自觉的种族歧视意味的抽检方式对乘客进行“随机”开包搜查,如此大费周章,最后也不过是为了给纽约人提供那么可怜一点点的心理安全价值而已。就这,纽约人还普遍不领情呢。

我有一种感觉,那些对我们的城市安检评头论足,恨不得撤之而后快,早日向“外国”看齐的人,这些人很多抱怨的并不是我们城市安检程序的本身,而是借着抱怨城市安检程序这么个由头,来对这套程序背后的我们的政府运行管理机制指指点点。所以,我们时不时总能看到,同样是这么一群人,他们今天抱怨我们的城市安检过度普及了,明天就会抱怨我们的防疫措施过度严苛了,后天可能就会抱怨我们对外来资本的管制过度严格了。

抱怨我们的城市安检过度只不过是一项皮试,一旦他们试出来我们的民意对此可以接受,又或者是不那么敏感,那么他们下一次没准就会直奔我们的其他政策而去,要求我们在牵涉更大的层面向他们作出更大的让步了。

我不觉得这是什么好事,有些口子是不能开的,开了是要出大问题的。我们国家的治安环境之所以这么好,那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2000年以前在广州站坐过火车的同志和朋友,应该都知道那时的社会风气是什么样的。我们能够过上现在这种出门坐车不用担心受怕的日子,其实也就是最近10多年来的事情而已。

吃到第7个馒头饱了,不代表前面的6个馒头就都等于白吃了。把地铁和高铁站的安检都给撤了很容易,但是撤了以后呢?要是碰上什么突发情况又得再拉安检哨了呢?搞成运动式治理的成本难道就比现在的更低吗?我们的社会为此所付出的成本额外又该由谁来承担?

我对我们国家现行的城市安检程序的态度,和我对我们现行高考制度的态度是一样的:它们都不完美,但是它们好歹算是比较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一种普遍性举措。除非有更具竞争力的新制度出现,否则我们就不应该轻易将它们废掉,因为废掉它们之后我们普罗大众的日子不见得就会更好过,反而还会更难过。

图注:和国内一些人的反应不同,不少美国人对我们地铁安检的评价反而是比较高的

在现实世界中,很多对我们普罗大众有利有益的制度,并非总是会以我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反过来说,舆论场上很多人都在鼓噪的东西,也未必就是符合我们最广大人民的切实利益的。

我们应该时时擦亮自己的眼睛,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别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我不希望有朝一日在我们的地铁站里看到荷枪实弹的军警人员搞运动式的安全抽检,就像如今的纽约地铁这般。因为那不是什么社会进步,而是莫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