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纠正简单以发文开会、拍照留痕、台账资料为督导检查标准!

碧翰烽/文

近日,有地方部门专门印发通知,要求规范督导检查、考核巡查,为基层减负。

在这当中,有几点措施要求值得关注:一是建立督查计划清单制,避免同一时间内对同一对象重复开展督导检查。

二是督导检查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要陪同,随机抽查时间不得少于50%。

三是纠正简单以发文开会、拍照留痕、做台账资料等作为督导检查评价标准的行为。

可以说,督导检查考核是推进工作落实落地的重要方法手段,但如果用得不好,又会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导致工作停留在表面,甚至于弄虚作假。

在以上这些措施要求当中,关于三个“纠正”,可以值得说一说,这不仅可以解决督导检查本身的形式主义问题,还能促进解决文山会海等形式主义顽疾,不少形式主义的表现往往就是督导检查过频过多过度所导致。

首先来看看发文开会,究竟是真重视,还是假重视?标准应该是什么?发文、开会,已经是不少地方开展工作的基本套路。按照基层干部的话说,发文、开会,都是比较容易做的事情,关键是发文、开会之后的事情,谁来落实?怎么落实?关不关心落实?恐怕有的就会打个问号。

作为督导检查组,如果问到某某工作落实得怎么样,人家给你的回答是,“我们真的很重视,从上到下开了多少会,还发了文,反复进行了强调、部署、安排。”而且人家还给你拿出了文件、会议记录。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真重视?是不是就算做了工作呢?

实际上,督导检查组至少应该关注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发文开会之后的工作结果是什么?有什么实际效果?二是在重视层面,切实提出了哪些实际可行管用的措施,比如人财物保障,这可能才是真重视。否则,有的工作可能就是嘴巴上说说,落不了实的。

其次再来看看拍照留痕、台账资料,究竟是真留痕,还是假留痕?如何体现出检查的水平?现在有的督导检查已经离不开台账资料,除此之外,不知道如何开展检查。

其实,有的台账资料明明就是做出来的,估计督导检查的也是心知肚明,但似乎又心照不宣。

这里面的症结在哪里?我以为,主要还在于督导检查考核指标体系的科学设定问题,就是应该检查考核什么?应该有几个原则:一是结果原则,这是最为重要的。但这个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能层层加码。二是民意原则,有些指标就是要让群众评判,这个评判也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能简单粗暴。三是简易原则,也就是说,考核指标内容或数据的获取应该相当方便,不容易弄虚作假,凡是容易弄虚作假的数据或内容,又没有办法防止,尽量减少考核。

因此,检查水平的高低,首要在于考评办法的科学性,这个需要从源头把关。

最后,督导检查最终还是要调动基层组织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督导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工作落实,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了促进基层组织积极作为。

那么,这里就需要重视几个问题:一是基层想为;二是基层能为;三是基层敢为。要实现这“三为”,一方面给基层赋能,比如人财物保障、资源资金、管理权限等,要真正将有关资源下沉到基层;另一方面要相信基层、尊重基层、支持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