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下是“橘胖写日记”主理人在我们人生设计课的社群中的分享,希望大家可以感受到设计思维、人生设计课、行为习惯设计、写日记这些工具方法的魅力。

01

我为什么要将写日记当成自己未来的事业?

开始萌发想要通过写日记这件事情来帮助人们反转自己的人生,这其实就和我曾经在许多知识付费平台的训练营当中担任助教的经历是有关系的。

在接触国内的知识付费平台一段时间后,我不知不觉产生了一个想要以作家当做自己人生第二曲线的念头,也就跟着参加了某个平台办的阅读训练营,并且在很短的时间从学员变成体验营的班主任。

在这整个过程当中,我看到一种“训练营成瘾”的现象。这是因为平台会打造一个包装精美的商品然后宣称可以解决客户对于这个世界这个环境以及社会中特别“卷”的焦虑感。

当客户购买了训练营产品之后,在热闹紧凑的氛围中,他们也的确暂时缓解了心中的焦虑,得到一种类似多巴胺刺激后的这种舒爽效果。

然而一旦离开这个环境他所得到的却是更大的空虚更多的自责挫折与无力感。

可是这种现象的发生,真的是出于我们自身的问题吗?

我透过看很多的书,然后去学习,发现其实并非如此。

大部分原因是我们困在一种来回摆荡的结构性冲突当中。当我们受到环境压迫,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会去寻找一种舒缓压力的方法。

当我们缓解了压力,就会停止行动。一旦行动停止了,环境压力又会逐渐回到我们自己的身上,直到我们又感到压力山大时,再次去寻找一个解决的方法,来继续缓解结构性冲突。

在这个往复的过程当中,人们就会对自我产生怀疑然后产生这种抵触拒绝否定等等负面的情绪最后会因为深感无力干脆放弃躺平

我在协助解决这些同学们面对的学习困难的问题时,发现大部分的人来学习的目的只是很简单想要缓解心中的那种结构性冲突而不是真正为了想要实现一个自己想要的目标,或是想要获得什么样的成果。

因此他们课上的越多,训练营上的越多,他们就越痛苦,就感到越多的空虚,然后越多的挫折,就会越多的否定自己,觉得自己笨,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没有天赋等等。

我为了帮助他们能够真正的从这样一个结构性的冲突当中脱困,自己也去大量的学习,然后去参加很多训练营,去读很多书,去思考,去实验各种的方法,期望从输入-消化-输出,整合出一套完整的学习系统。

可是很遗憾的是,我虽然整合成功了,可是在交付的过程当中,仍然没有办法改变这种结构性冲突的问题。我仍然从学生的身上看到他们很强烈的依赖的情绪,直到上个月任丽老师分享的《人生设计课》的相关内容中,我才了解了人生设计以及福格行为模型之间的关系。

我才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在过去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无论我做多少努力不见成效的主要原因:第一,学习者自己受困于他们的结构性冲突当中;第二,是动机和能力不匹配。

简而言之,就是我没有办法让人们了解如何找到自己想要创造的成果,因此没有办法启动他们的内驱力。

当然,你不会知道实现梦想需要有哪些工具,就更别说,你要如何拆解出更细致的动作。

当我明白这些问题出在哪之后,我就立刻着手进行了调整。在制作这样一个原型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起点,我在选择这个起点的时候,会思考一件事,就是从具体的工具切入来说明抽象的原理及原则。

为了我能够更快地去获得这个测试的结果,我就挑选了一个一听就明白、不用多解释的工具,这个工具就叫做日志。

我就以日记作为起点然后来开始打造这样的一个原

我选择日记,除了它一听就明白,不用多做解释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两个理由:一个是在分享课程的过程中,我从学员身上听到的,得到最多的反馈,就是在进行阅读理解这个程序的时候,到了核心概念转述以及与经验的链接这个部分,常常听到大家告诉我,“老师我写不出来”,“我经验不够”,“我实在想不出来这件事情跟我的生活有什么关联性”。

如何结合自身的一个经验,然后来把学到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能力真正的关键不是他们没有经验,或是他们遗忘了而是从头到尾他们没有留下任何的记录他们并没有在生活当中很好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因此,当他们要开始去用,要去做链接的时候,就会产生很痛苦的事情,那就是我想不出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真的是因为他们记忆力不好吗?其实不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有很多的脑科学的研究指出,大脑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而真正稀缺的是我们的注意力。

所以,真正的问题并不是我们记不住那么多,而是我们没有为自己大脑安装一个强而有力的搜索引擎。

我们为了解决记忆力这个结构性冲突,会努力去开发自己的脑力,期待通过各种记忆法,速读法,帮自己在大脑里面安装一套搜寻文件。可是,既然关键问题是注意力稀缺,我们却朝着解决记忆力的方向去解决这个问题,方向就是错误的。

因为当我们越动用脑力不就是对我们这个懒惰的大脑施压更让大脑形成一种抵触的情绪让我们更难去坚持学习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后来会选择用日记这个工具来打造第二大脑,帮助我们大脑减负的原因。只有当我们把我们需要的脑力保留下来,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我们的资源才能够获得更好的运用。

第二个理由,我认为人生当中大部分的问题的解答其实都藏在自己的身上。可是基于第一个原因,因为没有好的记录,所以我们无迹可寻。当我们想要解决现在问题,我们想要去过去寻找一些蛛丝马迹的时候,寻找一些材料的时候,其实我们无迹可寻。

既然我们想要有迹机可寻,我觉得日记就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日记是个熟悉、简单又有用的工具。

可是,既然它这么简单,这么好用,为什么没有几个人用得好?

我观察的结果,结论就是在于,过去我们总是用记流水账的方式来写日记。因此,我们很难从过去的记录当中提取有用的材料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我要分享的主要内容:如何改造流水账一般的日记,让日记成为我们人生的宝藏库?

02

日记的记录功能

首先,我们来看日记的两大功能——记录和回顾。回顾也就是常讲的复盘,待会我会解释为什么不用复盘,而是要用回顾这个名词。

先来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持续做一件事不容易呢?

可以想想,那些平时我们所做的习以为常的事,例如划开手机,我就不自觉地点开微信,抖音,小红书等等软件。或者我们习惯到同一家餐厅用餐,然后点一样的餐点,沿着同一条路上班回家,然后坐同一台车,然后走一样的路线。

这些事情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呢?

就是简单、省事、不费力,或者也可以说简单、有趣、有奖励。这里关键就是简单。当我想要用写日记这件事来帮助大家破框,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成果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如何让它变得更简单?变得有趣然后又能够给予我们奖励

在我的微日记中,我只有一个原则,就是不做价值判断,只做事实确认。

什么是价值判断呢?价值判断就是主观的好坏判定。而事实确认则是客观的有或没有。在这个原则之下,写日记这件事情,它就只是“有写”和“没写”的差别。

至于你写什么,在最初的阶段其实是不重要的。哪怕你只是在今天在日记中留下一个圈圈或是叉,或是一个表情贴这样的记号其实在未来要进行回顾的时候,它都是有意义的。

另外一个重点,是将记录和回顾分开来进行。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要把写日记这件事的门槛降到最低。

写日记为什么有时会觉得有压力?就是会写着写着,想我待会是不是要再对它进行复盘,对它进行反思等等。

可是,如果今天我的情绪不好,我的身体状况不好,我很累,我不想要多写的时候,停下来,是不是就断了?断了之后要重启,要花加倍的力气。针对这些状况,我才在这边加了一个原则,就是把记录和回顾分开来进行。

如果条件允许,你可以做记录的时候,只需要把记得的事情中的人物、场景、情绪感受记录下来就好了,不要做额外的反思的动作。你只要单纯地记几个字都可以。

为什么会要记录人物、场景及情绪感受呢?

这是为了接下来进行回顾时,让我们更好地通过细节来重建当时的场景,然后可以提供给我们更丰富的信息,让我们更快地去找到解决的方案。

03

日记的回顾

最后,我们进行定期回顾。我会通过三个层级,以及每个层级中划分两个时间的范围来进行回顾。

我再说明一下,为什么我用回顾,而不是复盘这个词。

回顾这个动作,除了帮助我针对已经发生的事进行反省与检讨更能够通过和自己的对话带来创造性思考及行动。

复盘其实更多的让我直接联想到就是工作总结,年度复盘,然后太多的批评,比较多的负面情绪,所以我会才会采用回顾。

接下来我们来看回顾的三个层级以及它的六个时间范围。

这三个层级,我把它分成小回顾中回顾及大回顾

小回顾就是日回顾,或是周回顾,你也可以是双周进行一次。这次回顾从头来看检视我们的日志。

中回顾就是月、季回顾,大回顾就是半年。如果我们配合人生设计里面的“奥德赛计划”,你可以再做一个一年、三年、五年的这个范围的超大的回顾,用来协助你来检视你自己在在执行奥德赛计划的时候的一些成效,或者你可以透过这样的回顾,然后来帮助自己对这个奥德赛计划进行调整。

在进行这样的回顾的时候,我会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个,为什么我会想要记录这件事通常这个就是在日回顾的时候,或是比较短的、小的回顾当中我会去问的。为什么会把这几件事情一并提取出来进行回顾?这个就是一个中回顾或者是大回顾的时候,我会去问的问题并进行思考。

第二个,这件事情它会带给我什么影响?然后我获得了什么启发?

第三个,这些影响启发我准备如何回应?我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果我换个角度来看它会是什么?

通过这三个问题,主要是要帮助我自己去思考,并且让我能够看见自己的思考以及决策的模式。

我通过这一笔一笔记录,把它归纳出,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之下,我是如何思考、如何做出抉择,进而我才有办法去为自己设计出一套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来优化或修正这些思考的模式,决策的模式或行动的模式。

另外,我也可以从中看见自己成长的轨迹。过去我们的成长与改变其实很难被具体量化。当我们听到别人给我们的评价、称赞或是贬低的时候,其实我们也很难去判断这个人所说的到底是恭维还是事实,他说的是客套话,还是他真的从中看到了我的改变?通过日记中所记录的这些事情,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自己的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人生设计、行为设计与写日记之间的关联

最后我想要跟大家分享,就是在上完任丽老师这两堂《人生设计》及《行为设计》的课之后,我做了一些原型。在上这两堂课之前,我就已经自学过这两个工具,当时我都只是把它们当作两种独立的工具来看待,没有深入去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直到这次的课程,我听完老师详细说明,然后我试着把这两套工具放到一个结构这个大框架之下去观察,我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我从人生设计里面的这50个梦想清单里面,理解到梦想清单是帮助我们找到我想要创造什么的工具,在实现想要创造的那个什么的过程当中,就是就要靠设计行为习惯来逐步落实。

当这样的一个回路形成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很自然地就离开了过去那种来回摆荡的这种结构性冲突的框架。

我依照这个概念重新设计,就是把我过去带的一个付费群的课程,重新设计了一个原型。在上周我自己就在这个付费群当中进行测试,结果出乎意料的好。

我从伙伴们的互动当中看见了这种改变。这个改变表现在,在上课的过程,在直播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种因为我听懂了、开窍了的这种兴奋感,还有快乐的氛围。

这样的氛围不单是在你上课的过程当中出现,连带的它也提升了大家在那个微信群里面的互动,以及他们去打卡的意愿。打卡内容也会把生活当中的这些领悟,贴在作业群里面。

同时,我也安排了同桌机制,在这个机制下,同桌的提醒与鼓励也给他们一种外部奖励的效果。这个改变真的是太大了。

去年底我给自己在2024年的目标是要打造一个百人的教练团,然后一起通过写日记来助人翻转自己的人生。可是在上课之前,我自己心里是没有底的,我完全不知道这到底是一个梦,还是真的可以实现。

当我上完人生设计课,我按照这样的一个概念去重新设计之后,我现在知道,这的确是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想。

橘胖老师:知识星球【写日记得翻身】星主,MIS、ADCOM特约网页设计师,一个来自台北的初老创意人。

第2期行为设计训练营已确定于2024年3月16日(周六)晚上7点开始,欢迎报名参与,享受优惠价299元/人。添加微信:juliar0602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