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37度暖爸

看到有委员提案:建议全面禁止未成年人玩网游。我对这个观点持反对态度,因为游戏或许是防止孩子抑郁的一道屏障。

在大众的认知中,普遍认为是网络游戏导致了孩子成瘾,沉溺在虚拟中难以自拔,忽视学习、停止社交,甚至还会因此和家人发生冲突。

如果从行为角度评价孩子的沉溺网络游戏的行为,肯定是不对的,需要去矫正。但如果从心理动力视角分析孩子的心理状态,真相恐怕会令父母感到扎心。

游戏成瘾的定义

美国精神病学家Goldberg于1996年提出了“互联网成瘾障碍”这一概念,2017年底,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在2018年首次把“游戏成瘾”归类为精神疾病。

2019年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中国游戏成瘾人群已达27.5%,其中,青少年为网瘾的重灾人群,比例高达30.5%,也就是约三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个“网瘾少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认为,游戏成瘾有以下的表现:专注游戏;停止游戏会有戒断反应,如:焦虑、暴躁、易怒;玩游戏时间增多;对其他兴趣、爱好失去兴趣;丧失社交能力或放弃社交;知道自己成瘾行为的危害,却无法自拔。

为什么会游戏成瘾

从心理动力角度来看待孩子的游戏成瘾,是为了满足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是在游戏中获取胜任感、控制感、成就感之后的满足,也是防止孩子抑郁的一道屏障。

对游戏成瘾的孩子,可能存在以下一种或多种心理状态:羞耻感强、自尊水平较低、自恋人格障碍、对现实控制感弱、压抑、安全感低、与父母联系较弱、不愿和父母沟通等。

网络游戏的设定,恰恰可以满足孩子的这些需求。孩子作为游戏控制者,可以完全控制游戏角色,满足控制感和安全感;通过游戏攻略完成任务,提高自尊水平,满足胜任感和成就感;游戏中可以随意释放攻击性,而不用担心收到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约束;和游戏伙伴沟通,满足沟通欲、被认可、被接纳的群体属性需求。

如果孩子已经开始迷恋游戏,或是游戏成瘾,如果采取拔网线、砸电脑、扔手机等强制截断措施,等于直接关闭孩子唯一的满足通道,也会加深孩亲子关系矛盾。对于大多数家庭的孩子来说,游戏或许是他和抑郁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

说句比较扎心的话:如果在养育过程中孩子获得了恰当的对待,那么孩子不会对游戏成瘾,最多是停留在娱乐的层面。

游戏成瘾的原因

一篇文章难以详细说明所有的具体情况,如需帮助欢迎私信或评论区留言,我简单说说导致孩子游戏成瘾的原因。

笼统点来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亲没有给孩子做好正向反馈,现实自我和理想的自我出现较大的差距,对现实生活的控制感较弱是主要原因。

  1. 婴儿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全能自恋(无所不能、全能感)无法得到满足,会跟随他的成长。幻想中无所不能的自己和现实的自己必然会存在差距,进而产生羞耻感、低自我价值。
  2. 父母要求严格或喜欢用负面视角看待孩子,孩子会感到不被认可、不被接纳,无法获得成就感。
  3. 剥夺孩子的话语权和选择权,因为父母无法承载孩子的攻击性。或是孩子对父母不满意,因为道德约束无法向父母释放攻击性,而压抑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游戏令孩子体验到无所不能的感觉和成就感,是令孩子成瘾的主要心理动力,无所不能感的缺失来自于生命早期没有得到恰当的照顾。成就感的缺失来自于父母过高的要求,较少的认可或是幻想与现实自己的差距。

游戏成瘾的应对策略

对于游戏成瘾的孩子,我个人反对“一刀切”式的强制措施,这会让孩子失去和理想自己链接的唯一通路,可能导致抑郁。

我曾接触过一个案例:初三男生品学兼优,因为被父亲发现网课后玩手机游戏,一怒之下摔碎了孩子的手机。这个男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个月,没有踏出房门一步,每天由奶奶送饭进去。因为孩子拒绝出门,无奈之下,咨询师选择上门服务,但孩子拒绝任何交流。

相反,也有一个正面案例:重点高二男生,突然迷上网游,学业成绩一落千丈,父母并没有强制阻止,最大限度保持沟通管道的顺畅。他自己意识到学业差距已经无法弥补时,选择了艺考,最终考上浙大的编导专业。

如果家中有对游戏成瘾的孩子,我的建议是:

  1. 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瘾行为,其实质是通过游戏弥补曾经的缺失。
  2. 通过日常行为分析孩子的缺失部分,例如:常有畏难情绪,表面看是不自信,实质是理想自己和现实自己的差距导致的冲突。父母要反思日常和孩子沟通是否存在常用负性视角看待孩子的表现?
  3. 先让自己融入孩子的游戏,和孩子聊聊游戏,观察孩子从游戏中获得了什么,并将游戏中的成就感泛化到生活中。
  4. 增加家庭活动,如:一家人出行、家庭游戏、外出就餐、人为创造孩子的社交环境等多种方式占用孩子的游戏时间。
  5. 如果孩子出现较强的反抗行为,父母又不知道如何处理,还是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结语:看待孩子的游戏成瘾,不能只从行为上评价,关注孩子的心理缺失,分析心理动机,改变亲子相处模式,才是从根源上解决游戏成瘾行为的关键。

持续输出育儿心理学知识,如果你喜欢我的内容,别忘了点个关注~~

相关阅读:

孩子有没有出息,童年是否被允许释放攻击性是关键,成绩是附属品

游戏≠精神鸦片,是孩子成长、疗愈的手段,用对方法或能提高成绩

为什么你的孩子爱玩游戏,却不爱学习?(深度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