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 欢迎大家点击左上方德慧智关注并星标,经常文末保持互动:点赞,在看,留言,就可从订阅号菜单收到我们最新文章!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康

传递:爱地球 | 爱万物 | 正能量

逾三百万人共同成长!

【德慧智】官方公众号:三十年教育研发经验的全生命周期教育平台,以伏羲黄老文化经典为核心的心脑慧性教育理论与孔子原儒思想结合,结合现代科学工具方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帮助超三十多万家庭和五大学校试验区学生身心受益!成就孩子幸福人生,成就社会幸福家庭!

农历二月二,因为处在古启蛰(今雨水)后的古雨水(今惊蛰)节气前后,故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非常古老的传统节日。

龙抬头又称为“青龙节”,人们以各种方式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苍龙云行雨施,保佑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社会还处于农业社会的时候,这个时令,古代的农民对于春播,准备肥料,准备农具,准备种子,准备土地,就进入了最后的阶段,就可以开始进行正式的墒耕,储备水一系列的过程都可以展开,为新一年的春耕拉开序幕,意味着一切农作物的生长进入最佳时期。

龙抬头的行为民俗

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剃头之外,二月二这一天,家家都要炒黄豆、炒玉米,蹦豆豆。

因为这样做,是要帮助因为违令施雨救民的一条玉龙,这条玉龙看到民间干旱,没有奉命就降雨水,结果被罚困,他要想脱困,就要等到开花。

那么人们就把玉米炒得响,作为一种借喻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玉龙脱困,继续进行施雨惠民。

龙抬头的日子里,民间都有一些礼敬、感恩、祭祀和禁忌。

比如,“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在民间,妇女们在这一天忌做针线活,恐怕龙在旁边飞过而误伤,怕“扎瞎了龙眼”。

在民间,常常是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二月二这一天是青龙活动的日子,一般要求是忌去河边、井上担水,以免惊扰龙的正式运行、活动。

在河边、井旁走动与劳作时,要很注意安静,尽可能不弄出声响,以免惊动了青龙,使得它不能顺利为我们进行风调雨顺的这样一个工作安排,破坏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龙抬头的饮食民俗

《燕京岁时记》:“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纳吉,二月初二这天的食物也与“龙”相关,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龙角”,米饭称作“龙子”,煎饼烙成龙鳞状,称作“龙鳞饼”,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一切称为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就是重视这一天与龙文化之间的关系。

西北地区还保留着这一天吃手搓面的习俗,俗称“顶门棍”。

为什么吃“鼓撅”?据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

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

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等等。

本文选编自熊春锦先生著《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春》(略有编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

全文完毕

【点赞】+【在看】+【星标】获得更多好文推荐,智慧在路上,感恩您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刘述纪 配图:许金帝 美编:心怡

为什么道德才是健康的根本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道德能量养生“免疫"公益训练营上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欢迎咨询,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康

传递:爱地球 | 爱万物 | 正能量

累计帮助逾三百万人身心成长!

即可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号发布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源自网络的部分,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告诉我们,定将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