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担惊受怕、想哭,这种情况很常见。

抑郁症的会有,焦虑症的会有,植物神经紊乱的也会有。

实际上,按中医来说,这就是里虚的一种症状。

按症状来说,心慌、担惊受怕、想哭,就是西医说的“心律不齐”。

中医上,也有专门的脉象来描述,叫做“脉结代”。

就是脉跳二下停一下,或跳三下停一下,结就像绳子上面打很多结,结的距离不一定,然后手摸上去就是结脉。

代脉就像滴水,久久才滴一滴,结脉和代脉都是一种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键是,为什么会脉结代?
肠胃本虚之人容易看到,肠胃虚的人,消化不好,所以常常在妇人身上看到有。

吃下食物后,因小肠蠕动太慢而有间隔,食物经过人的肠胃吸收了之后,才变成血,血再供应给心脏。

如果有时候给血,有时候又不给血,心脏有时候抓得到血,有时候又抓不到血,就停一下,这就成了心律不整。

但是呢,这心律不整是肠胃引起的,是本虚的问题。

又因为是胃的津液不足的时候可以看到,所以这是肠胃本虚。

而且啊,脾脏本身有动能,把脾的血挤出来到脾之大络,就是胰脏,胰脏的血管到胃的下方,胃得到由脾脏过来的血、热,胃开始蠕动。

如果热度不够了,蠕动没了,胃本来存在的热气就往上走,这热气本来在胃的津液里面的。

因为胃的燥气往上走,肺也会跟着燥,所以心情会不好。

肺和大肠相表里,所以这人的大便也一定不会好。
并不是便秘,但大便不是很好,要下焦的大便好,上源一定要滋润,否则肺太热,热到后来会没有大便。

所以,用药,加麦门冬。

麦门冬专门是润肺的,让肺里面的湿度够。

然后加麻子仁,因为不是便秘,肠子里有宿食,虽然肠子有在走,但是走太慢了。

如果用大黄、芒硝又太强,所以用火麻仁慢慢的把肠子清出来,中药的仁剂,如杏仁、郁李仁,都是油质比较多的,可以润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还需要用到补血药。
可以加当归、白芍,起到补血的作用。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行气但不伤阴,和“破气还五汤”中的气药相辅相成。
山楂、神曲消食化积,茯苓利湿,半夏化痰。
如果气郁化火了呢?就用黄芩、大黄清热泻火。

本文由作者“破气还五”创作,如有问题请联系137-1806-2035
更多文章,关注公众号“破气还五”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