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暴力问题也愈发严重,它像一把无形的剑,伤害着无数无辜者的心灵。网络暴力不仅侵犯了受害者的名誉权、人格权,甚至可能导致受害者产生心理创伤,甚至走向极端。针对这一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其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公权力要为受害者撑腰的立场,并强调网暴行为必须付出代价。

报告中指出,2023年,针对网络暴力“按键伤人”“按键杀人”的现象,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出台了相关司法政策,旨在严惩网络暴力的恶意发起者、组织者以及屡教不改者。这一举措无疑是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有力打击,也是对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的有力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报告数据,2023年,各级法院共审结网络诽谤公诉案件32件,判决有罪人数达到85人,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02.4%。这一数字的背后,是司法部门对网络暴力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是对广大受害者正义呼声的有力回应。

网络暴力的根源在于部分网民缺乏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他们或出于个人恩怨,或为了吸引眼球,随意发布、转发不实信息,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受害者的名誉,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因此,对于网络暴力行为,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袖手旁观。

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举措,无疑为受害者提供了一把利剑,让他们在面对网络暴力时能够有所依靠。同时,这也是对网络暴力发起者的有力震慑,让他们明白,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当然,打击网络暴力仅仅依靠司法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每一个网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不传播不实信息,共同维护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在遭遇网络暴力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网络暴力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治理。我们期待在司法部门的有力打击下,网络暴力现象能够得到有效遏制,让每一个网民都能够在网络空间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同时,我们也希望广大网民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