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紫沐,这是我第385篇日记。

天河大网红兰亭盛荟跌到5字头了。

一套72㎡的高层两房成交430万,折合单价5.95万。

这意味着兰亭的小户型从8万到5万,前后只用了1年多。

可怕。

其实从写公众号开始,每次提及兰亭,都建议大家别买小户型。

就算是兰亭单价破10万最风光的时候,我都保持同样的观点,可以翻一下历史文章。

风险提示已经做很久了。

因为兰亭这类产品,有两个很明显的负面特征。

一个是户型设计太落后,和新式户型不在一个维度。

一个是普遍偏吵,住起来很不舒服。

这两个特征叠加起来,会劝退大部分自住买家。

如果一个产品,它主要的持有群体都不是买来自住的,价格就容易波动,也容易有水分。

因为投资客是拿不住房子的。

涨了,会想着套现;跌了,就马上割肉。

遇上行情不好市场冷淡,房价就容易一泻千里。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天河公园和华景的标杆产品。

这类对口学位比较好的板块,就算再网红,自住的人还是占多数。

就算楼市环境不好,因为孩子在读书,也不会有啥割肉的想法。

不知不觉间,就扛过了熊市。

所以我经常说,买房不要太忽视学位,就因为学位往往和自住挂钩。

而自住,代表着稳定。

买房想保值,搞清楚哪些属性要避开,哪些属性要抓住,是基本功。

当然了,兰亭这个案例,还揭示了一个很保值的属性。

稀缺性。

这些70来平的小户型,总价基本去到500万。

而500万左右的预算,单单是天河,就有一大堆实力很强的竞品。

光珠花和华润天河润府,就能抢走大量的目标购买力。

要是再往东走走,老黄埔更是一大堆的新盘供应。

一堆新产品楼龄比你新,户型比你好,交易成本还比你低。

那人家为啥要买你的老破小,难道贪恋你家房子岁月的痕迹吗?

不降价不割肉,就是会被人打得满地找牙。

所以兰亭小户型价格体系崩塌,在天河绝不是个例。

天河很多网红二手盘,两房的、户型奇奇怪怪的产品,都在跌。

在年前的文章,明确说别再抱着金融城的渣房子不放,就是这个原因。

没有稀缺性的产品,太难保值了。

我想还会有人问,这些弱势产品虽然产品力不行,但价格降了啊。

降价能不能构成买入理由?

我拿另外一个板块来举例说明这个问题。

黄陂。

黄陂这个板块我是一直不推荐的,可以翻过往文章。

黄陂给自己的定位是黄埔的牛奶厂,纯改善密度很低。

往南是智慧城,往西是龙洞,往东是科学城,能吃到三个板块的购买力,算盘打得很好。

但你想想正牌牛奶厂这两年都跌成什么样了。

人家能吃珠城、金融城和鱼珠三个头部板块的购买力,效果都不明显。

黄陂对应的周边板块比牛奶厂还要弱不止一个级别,画饼都没有说服力。

而且黄陂没有产业,没办法孵化内部购买力。

配套也不算好,只能满足基础日常生活,教育资源同样没什么亮点。

有实力的年轻人是看不上的,要么往东走去科学城,地段和生活配套会好很多。

预算再充足点直接就去买天河了。

所以黄陂真正能吸引到的客群普遍预算都不高。

这时候又暴露了黄陂一个很尴尬的缺点。

它的产品很多都是大面积,和它的客群预算是完全错配的。

建了一堆大面积,卖六百多七百万,有这预算我干嘛不去买天河。

包装很精美,内里很空洞,没意思。

所以黄陂除了20-21年市场情绪狂热的时候卖了一波,其他时候都卖得不太好。

这两年房价跌得很厉害,曾经单价摸6万,现在已经跌到4字头了。

不推荐是对的。

但最近也有声音说,黄陂都跌到4万了,跌出性价比了。

值得买吗?

不值得。

黄陂一直存在的缺点:配套、板块面貌、教育,有没有改善?

没有。

黄陂的对手盘,科学城和天河东,这两年有没有和黄陂拉开价差?

没有,科学城和天河东的产品也在降价。

那凭什么觉得黄陂价格跳水之后,就变得有竞争力了呢。

同样的,你把这逻辑套回天河东的弱势产品身上。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老破小只会更老更破,而且对手盘的数量只会有增无减。

那凭什么觉得降价就能构成买入理由。

时代变了,炒老破小那套已经玩不转了。

大家都在做资产优化,卖老破小换更稀缺的资产。

你逆整个大市做接盘侠,这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啊。

千万千万要记住,以后能维持保值能力的房子,一定是那些真正稀缺的好房子。

靠情绪吹上去的,最终只会被情绪推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