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来说,我读书通常有三个目的:一是了解未知,开拓眼界;二是拥有谈资,寻求话题;三是学以致用,上手实操。就本书来说,我想身边的小伙伴没有哪个愿意让我在他们身上学以致用的。

从封面设计和书名来看,本书带有一种浓浓的网络悬疑刑侦小说风格,不过其实它是一本文字较浅然而内容严肃的法医学科普读物。一方面,它不同于《法医秦明》这种以法医学知识作为案件侦破关键和剧情推进动力的小说;另一方面,它也不同于满满都是干货知识点的《法医学》教材那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作者上野正彦是日本著名法医,介绍说其被称为“日本法医学第一人”、“日本法医之神”(我还以为是神津恭介)——考虑到什么“寿司之神”“天妇罗之神”“煮饭仙人”一类的的称号,好像叫“法医之神”也没什么出格的。

得益于法医工作的经历经验,作者在介绍法医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时,常常用自身参与的案件和尸检案例加以说明,以帮助读者理解。每一讲的文章较为短小精炼,并穿插一些典故(如“死而不倒的武僧弁庆”,实际上就是“电击性尸体僵硬”——这个例子在《名侦探柯南》中也有),以及自己的想法和感触(如“锐器刺死看似惨无人道,但并不能说明犯罪嫌疑人本身心狠手辣,反而透露出弱势群体行凶时的自保心理”)。

由于这些文章本来是刊发于日本警务类月刊专栏上的,因而前后内容时有联系重复,文章体例偶有不同。总体来说,其文字浅显易懂,图表简洁直观(如“典型的高空坠落自杀造成的损伤及其过程”),拗口的术语少,通俗的解释多(如“绿鬼、红鬼、黑鬼、白鬼”的晚期尸体现象),化繁为简,且无凶残血腥、不宜阅读的内容,不会吓到小孩子——相比《法医学彩色图谱》,本书的插图堪比少儿绘本。

故此我认为,这是一本适合对法医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的书籍,“普通”大体意味着:非专业相关读者,日常工作生活不会应用此类知识,为了解一些悬疑小说或影视剧之中的法医常识而阅读,同时获得“奇怪但没鸟用的知识+1”的buff。

本书没有什么高深内容。哪怕只是看过800集《名侦探柯南》,书里讲的什么什么尸斑、尸僵、尸温、死亡时间推测、生活反应、各种死法、毒物等,基本也能知道的七七八八,差别也就是一些具体原理和专业解释,然而我们没有一个在夏威夷的、什么都能教的爹。要是再深入研究下去,就得接触法医学的专业教材。本书对我来说有启发的主要在于《出血·淤血·溢血点篇》以及《溺死篇》,比如通过溢血点的大小来判断是病死还是窒息死,溺死状态下的颞骨岩部出血,这在以前囫囵吞枣地读《法医学》时并没有仔细关注,而且非专业的人面对这些,终究是纸上谈兵的感觉。

不管是网络小说也好,科普书籍也罢,抑或是法医学教材,这些书都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对死亡的认识和态度,包括但不限于所谓死亡的标准、过程、分期、表现、原因、伦理……等等,这点在《第二十讲 杀婴篇:反思生死》和《第二十六讲 尊严死、安乐死、临终医疗篇:人该如何面对死亡》中体现得很明显,也对平时很少无所顾忌地讨论生死观的我们有所启发。相较于《法医秦明》那种“为生者权,为死者言”的高昂,本书的行文不是冷漠,也不是平淡,而是有种淡淡的“物哀”感。

关于死亡,我想起两件事。

有一年,我妈认识的一位老太太过世了。我妈回来感慨说,老太太面色红润,身体还软乎乎的,就像睡着了,一般死人身体都是硬的。这是因为老太太一生信佛,有善报,所以走的时候没遭罪。我说:老妈,人刚死的时候身体都是软的,随后出现尸僵,尸僵达到最高程度后,又会慢慢变软,这和信不信佛没关系,都有这个过程。我妈又说,老太太还烧出舍利子了呢,这就是信佛的好处啊。我憋了半天,说了一句:就我身上这些结石,我烧我也有。

有一周,我带了两本书回家看,一本是瑞安·诺斯的《征服世界完全手册》,另一本就是《尸体会说话》。我三岁的儿子对前者不感兴趣,反而特别喜欢后者,经常胡乱翻着书然后问这问那。他指着书中“溺死后尸体在水底的姿势”问我:这是啥呀?我说这是一个人掉水里了,然后头啊,手啊,膝盖啊,脚啊都受伤了。他说:受伤了疼吧?我想了想,说:疼啊,但是他动不了呀。我儿子说:那我们给他贴创可贴吧。贴上就不疼了。

对我老妈来讲,我想她的愿望就是有一天离去后也能留下舍利子吧,这代表她一生善良;对我儿子来讲,还不知道生命中有些事情比疼更痛苦——但我希望他拥有那么一块能治愈一切的创可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