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素质全面发展,是全社会共同的使命和责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出建议,引起高度关注。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也塑造了我们的心理特点、社会氛围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复杂多面。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立足实际,充分审视我们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价值体系,形成一套有科学依据、有民族特点且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例如,在完善课程与教材方面,应编制符合我国社会形势、文化传统和中小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把世界先进的心理咨询理论、技巧、方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帮助中小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成长的精神力量。在丰富教育形式方面,应充分发挥“五育”并举优势,让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有机融合。

只有立足中国实际,“对症下药”,发挥本土资源优势,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温暖的阳光”越来越多地照进学生心中的“角落”。(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评论员 郭馨泽)

作者:郭馨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