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海阳

公元前139年和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接触到各种充满异域风俗的生产生活信息,带回来丰富的物产,包括很多食物,比如鹊纹芝麻、胡麻、无花果、甜瓜、西瓜、安石榴、绿豆、黄瓜、大葱、胡萝卜、胡蒜、番红花(藏红花)、胡荽(俗名“香菜”)、胡桃、酒杯藤,还有很多药剂等。这些从西域带回的这些物产,很多一直流传到今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大众化的副食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榴:又名安石榴,最早植于汉代,石榴花现为西安市市花。据记载石榴为张骞从安国(劲布哈拉)和石国(今塔什干)引入内地的。汉武帝平定越南后,在长安修建了上林苑,令群臣从各地选送名果异树,其中就有石榴。石榴的品种虽多,但不外食用和观赏两大类,果实分酸、甜两种。石榴酸果可作药用,果实、皮、根皮和花均可做药,其性甘、酸、温,无毒。

胡桃:胡桃就是核桃。《本草纲目》记载,此果本出羌胡,汉时张骞得种还,值于秦中,渐及东土,故名之。核桃耐储存、营养大,被称为“长寿果”,其性甘、平、温补,是制作糕点糖果的重要原料。中医历来认为核桃是滋补强壮剂,有健肾、补血、润肺、益胃等功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瓜:即黄瓜的原名。原产印度,有4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公元前100多年,瓜种由丝绸之路带回。胡瓜有两种颜色,黄的和青皮的。公元319年,后赵之石勒是羯族人,避讳改称胡瓜为黄瓜,沿用至今。黄瓜含有多种维生素,有补血开胃,增强食欲,美容润肤的作用。

胡萝卜:原产于中亚和非洲北部,大约于13世纪时,由小亚细亚传入我国。汉代从西方引进胡萝卜后,唐代时又由我国传入日本。我国民间把胡萝卜誉为益寿之菜,既可作菜肴或生吃,又可与粮食一起吃。胡萝卜在人体内能转化为维生素A,在日本被尊为“小人参”。

胡葱:胡葱并不是现今所用的烹饪作料葱,而是今天的洋葱,同样来自胡地。洋葱在植物学上与大蒜关系密切,有相近的辛辣味,化学结构也相似。可作药用,能杀虫、消毒、降胆固醇。在欧美洋葱的身价被视为“菜中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荽:即芫荽,又名香荽、香菜。孙缅的《唐韵》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均认为是张骞出使西域时从西域得其种以归,故名。一年生草本植物,有芳香味,叶细小。我国从唐时起已将芫荽入药,有调食下气、发汗透疹、驱风解毒、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但李时珍说,凡服一切补药,或补药中有白术、牡丹者,均不宜用芫荽。今新疆各农业地区均有分布,产品气味尤为香浓,当地用以去牛羊肉之腥臊。

胡豆:又叫蚕豆、罗汉豆、佛豆、回回豆,为张骞出使西域所得。既能食用,又可药用,嫩时剥为蔬,味鲜美,老时煮食,可代粮,炒时可以为肴,还可制作粉条、糕点和怪味胡豆等。其性甘、微辛、无毒,利脏腑。

红花:又名黄兰、红兰花、草红花、红花菜。晋代张华著《博物志》称中原的红花是“张骞得种于西域”,可知其为丝绸之路上的物产之一。东汉时的《杂病论》称:“妇人六十二种风,乃腹中气血刺痛,红蓝花酒主之。”《本草纲目》则称其可“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今新疆仍盛产红花。红花籽用来榨油,花用来治病。红花油色黄、味香、液清,是食用油中的上品,经常食用红花油可以防止动脉粥状硬化,治高血压、中风、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症。红花的花具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的功能,主治妇女经闭、难产、瘀血作痛及治疗跌打损伤等疾病。

柽柳:原产西域的鄯善国。落叶的乔木,现又名观音柳、西河柳、湖柳、红柳等。张骞通西域后,移植中原。柳叶可入药,有明目、除痰、防风散热、消肿止痛的功效。据说种柳容易,折上一枝柳条,插在土里,就能生根发芽,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现在,柽柳随处可见,用以美化环境。

酒杯藤:植物名。晋崔豹《古今注•草木》:“酒杯藤,出西域,藤大如臂,叶似葛,花、实如梧桐,实花坚,皆可以酌酒,自有文章,暎彻可爱。实大如指,味如豆蔻,香美消酒,土人提酒来至藤下,摘花酌酒,仍以实销酲。国人宝之,不传中土。张骞出大宛得之。”

-End-

扫描李寻老师助理二维码

加入李寻品酒学院酒友交流群

点击进入李寻的酒吧商城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