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见习记者 胡若晗 记者 梁丹)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海潮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医学院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不断深入,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医学教育体系。同时他指出,作为临床医师执照考试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一直处于低位,这对于培养周期长、成本高的临床医学教育而言意味着巨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间接导致培养质量较低,是医疗卫生事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此,李海潮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调整为两段式。第一阶段考试可以安排在院校教育第四年末(见习结束)进行,考试内容全面涵盖基础医学学科和临床医学主要学科内容,充分体现基础和临床知识的整合;第二阶段时间不变,同时合理减少对基础知识的考核,加强临床思维能力考核,这样更符合住院医师阶段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两段式考试可以分别对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进行评价,有利于明确各阶段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在李海潮看来,调整后的第一阶段考试更能反映医学生的合理知识结构,从而倒逼医学院校开展“整合课程”建设。第一阶段未通过者可以早期分流,以免造成能力不合格的医学生进入到毕业后教育阶段,再因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不合格而使分流滞后。同时,院校整体考试结果也可为招生规模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李海潮还建议将研究生入学理论考试前移,和上述第一阶段考试合并。“其优势在于,理论考试提前后,医学生会专注于临床实习,从而有效避免目前研究生入学考试对临床实习冲击严重的现状。”李海潮说,在研究生复试的考试设计方面,可以主要考核临床实践能力,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加强医学院校对临床实习阶段实践教学的重视,推动“胜任力导向”的医学教育。

作者:胡若晗 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