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朝廷之中,大臣们需深谙一门独特的学问,那就是如何巧妙吹捧皇帝,博取龙颜大悦。这可不是简单技巧,而是需要细腻入微的观察与精妙的言辞运用。寻常一句“皇上圣明”,虽表敬仰,却过于浅薄,难以真正触动帝王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这吹捧皇帝的功夫,咱得提一提清朝康熙皇帝的头号师爷——高士奇。这高士奇啊,做得有章有法,堪称典范。

这高士奇,首先展现出自己的独有才能。大家都知道,康熙是满族人,马背上成长的民族,读书不是很多,特别是对汉文化方面的经典知识知之甚少。

康熙发现他跟高士奇在聊天时,高士奇常常能够引经据典,不仅说得头头是道,而且走到书架上,就能找到那本书,甚至能精确到哪一页、哪一行。哎呀,把这个康熙皇帝给佩服的,直夸高士奇学问渊博,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者,高士奇有教书育人的能力。康熙皇帝要求他讲解词语超级记忆功能学习路径,高士奇便倾囊相授,采用知识图谱式记忆方法,将文章中的关键词或关键点标注出来,再通过想象画面或故事情节来记忆。三年多时间过去,康熙皇帝自己也掌握了这门学问,信手拈来,如臂使指。

有一次,康熙皇帝与满族皇亲国戚聊天时说道:“朕初读书时,内监授以四子本经,作时文。得士奇后,始知学问门径。初见士奇读古人诗文,一览即知其时代,朕心以为异。未几,朕亦能之。”

可是,大家不要忘了,这大清朝是弓马取天下,满族贵族讲的是盘马弯弓,不讲这些寻章摘句,这都是酸文人干的事情。

康熙皇帝一提这话茬,这满族王公贵族们就撇嘴,这什么啊,会两句诗文,掉两个书袋,这算什么,这能安邦定国吗。掉书袋就是比喻说话写文章爱引用古书词句,以显示有学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皇帝特别敏感,一下子就察觉到,便与高士奇聊这件事情。高士奇一听,马上就来了一句:“圣上所治,乃帝王之学,又非徒事章句者所可窥测万一矣”。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皇上您研究的学问,每一个字都是帝王之学,跟我们这些文人掉掉书袋可不一样。外人是看不透您的圣虑深远的,即便是那些王公贵族,也难以望您项背。他们不懂,只能撇嘴。那是因为他们是十足的外行,他们对帝王学,百分之百是门外汉,全中国最懂帝王学的就是您老人家一位。

这便是第三点,最为关键。高士奇巧妙赞美皇帝,如细雨润物无声。试想康熙闻此,岂能不悦,定视高士奇为知音,深赞其深知朕心。其实无论青春年少的康熙,还是年逾古稀的伟大领袖,皆喜颂扬之声。

对于中国这奴性社会而言,高士奇这话可是双关之意。他既是在向皇上表达忠心,也是在向那些满族王公贵族们示威。瞧瞧,我与康熙皇帝关系何等特殊,尔等岂能比拟。此举不仅为他在皇上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更为他未来的官运亨通扫除障碍。

就这样,高士奇在皇帝面前的地位日益稳固提升。高士奇就要开始解决一个一直困扰着他的问题,那就是官衔。

从1672年康熙十一年高士奇入宫服务,到1677年康熙十六年已经五年了。虽然他在皇帝面前很重要,但一直没有个正式的官衔。这混官场,最重要的官衔,这是头衔啊,也是级别待遇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个时候,机会来了。啥机会呢?撒娇的机会!这宠臣啊,要想往上爬,就得抓住在皇帝面前的各种机会展现自己,如言自己是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甚至还得自己创造机会。而这撒娇的本领,那更是重中之重啊。

再说康熙是一代雄主啊,在一代雄主面前撒娇,这是宠臣们富贵险中求的最过硬的本领之一啊。咱们下回再说,这高士奇是如何抓住机会,在康熙皇帝面前撒娇成功的。各位朋友,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康熙与高士奇系列的第十四篇,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