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被称为弱宋,两宋三百年间,经常需要花钱购买和平。

当然宋朝也不是没有拿得出手的将领,像北宋名将狄青就是其中的卓越代表。

但是狄青为什么最终会壮志难酬,抑郁而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狄青字汉臣,出生于1008年,他的家乡在今天的山西汾阳,以生产汾酒而出名。

关于狄青,有两大关键词。一个是他的颜值爆表。

据史书记载,狄青上战场时总会披头散发,戴一个青面獠牙的铜面具,看起来狰狞恐怖如同怪物,上场后也是勇猛无畏、所向披靡,把敌军吓得魂飞魄散。

为什么要戴这个面具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狄青长得太英俊了。

人长得帅,平时看着当然是赏心悦目的,可是上了战场,这种秀美的面容无法给到敌人足够的震慑力,很容易吃亏。所以狄青便借鉴兰陵王的做法,戴着面具打仗,成为了宋朝的“面具将军”。

狄青的另一个关键词,就是很励志。平民出身的他,因为在征西与平南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当上了枢密使,也就是皇帝之下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

这在重文抑武的宋朝,绝对是一个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为什么狄青能够由普通士兵逆袭成为军营里的最高长官呢?

除了和他本人的勤奋努力息息相关外,和他遇到的贵人也紧密相连。

狄青一生遇到过不少贵人,对他帮助最大的应该是范雍和范仲淹。

范雍是救狄青于水火之人。当年,狄青从皇家仪仗队的一名普通骑兵起步,被选入了殿前诸班,成为了皇帝的近卫骑兵。

可是有一年,狄青触犯了军法,被判处了死刑。生死一线之际,幸亏有河南府的范雍极力营救,狄青才算幸运地逃过了一劫。

后来,由于西夏李元昊不断骚扰宋朝汴京,以英勇闻名于军中的狄青终于得到了披挂上阵的机会,成为了延州青涧城指挥使。

而范仲淹则是给狄青的灵魂以洗礼的人。因为狄青表现出色,上级尹洙便把他推荐给了大宋宰相韩琦和范仲淹,说狄青是良将之才。

范仲淹非常欣赏狄青,送给他一部《左氏春秋》,鼓励他要懂得一点历史,才能成就大事业。

狄青把范仲淹的话放在心上,回去后认真读书,研究了秦汉以来的将帅兵法,能力从此一飞冲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机遇都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公元1052年,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攻占邕州城(今广西南宁),自立为帝。

随后,侬智高连续攻破了沿江的九座城池,屡次打败官军,围攻广州长达57天,十分嚣张。

宋廷马上派杨畋和曹修等人出师讨伐,但打了十多场大仗均毫无收获,还全军覆没。

无奈之下,宋仁宗请朝臣们推荐有能力带兵讨逆之人。宰相庞籍回答:“剿灭侬智高,非狄青不可!”

与此同时,宋仁宗也收到了狄青的主动上书,要求率领兵马去征讨贼人。

宋仁宗十分高兴,当即封狄青为宣徽南院使、荆湖南北路宣抚使,为狄青置酒饯行。

狄青没有让宋仁宗失望。

到达昆仑关时,正值正月十五上元节(元宵节)。

利用上元节张灯结彩的热闹景象,狄青安排了3天的晚宴,说是要宴请军官和士兵。

可是晚宴进行到第二天时,狄青突然说自己身体不舒服先回去休息了。

接着,狄青的侍卫就放出话来,说狄青病得不轻。

等到第二天清晨时分,狄青却已经攻破了昆仑关。

原来,狄青是故意放出烟雾弹,让侬智高那边放松警惕,好打他个措手不及。

结果也正如狄青所料,宋军一路上没有遇到有力的抵抗,长驱直入攻破了昆仑关,剿灭了敌军,立下了大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虽然狄青如此英勇善战,堪称北宋的“定海神针”,但在重文轻武的宋代,他却经常被人看不起,和狄青有关的奇葩传言更是层出不穷。

比如有人说狄青家的狗头上长了角,是个怪物;

比如有人说狄青家里出现了光怪,妖气冲天;

比如有人说狄青穿浅黄色的衣衫,犯了大忌……

宋仁宗虽然从未怀疑过狄青的忠肝义胆,但挡不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最终,宋仁宗还是罢免了狄青的枢密使之位,把其贬去了陈州。

在陈州,狄青每隔半个月就会被朝廷派来的官员盘问,要他自证对朝廷没有反叛之心。狄青对这些盘问搞得惊惧惶恐,忐忑不安。

过重的心理负担加上常年纵横沙场留下的伤病,狄青的身体很快垮塌,半年后脸部生出毒疮,不治而逝,得年49岁。

狄青会郁郁而终,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宋朝的重文抑武政策,文人们忍受不了狄青这样的武官和他们平起平坐,一心想要扳倒他。

如果宋朝是一个硬气的王朝的话,像狄青这样的将领,一定会有更多的用武之地,为巩固宋朝的江山做出更多贡献。

狄青之死,是宋代重文轻武国策的一个典型缩影,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剧。

你怎么看待狄青?欢迎留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