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说到南唐后主李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或许会是:这是一个只懂风月,不懂治国的亡国之君。

但穿过历史的烽烟,站在李煜的角度思考时,我们将不难发现:其实李煜远比我们想象中要智慧和大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李煜出生于公元937年,是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

按照排行,南唐的皇位本不该由李煜来承继,但由于大哥李弘冀和叔叔李景遂在继位风波中出现了一些小摩擦(李弘冀杀死了李景遂,自己也在三个月后暴毙)。

再加上李煜的二哥到五哥均早逝,阴差阳错之间,热爱诗词歌赋、不喜研读治国方略的李煜匆匆上位,成为了南唐第三位国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南唐,处境十分尴尬。

往前看,南唐全盛时的辖境仅包括今淮河以南的安徽、江苏、江西和湖北东部、福建西部等地,想与中原王朝抗衡非常艰难。

956年后周世宗柴荣亲征南唐、兵临长江时,李煜的老爸李璟自知不敌,便忍痛将江北的十四州六十县全部割让,划江为界,向后周称臣、去帝号,降到了一个属国的地位。

赵匡胤代周建宋后,李璟继续保持恭顺的态度,每年上贡大量金银土产。

老子如此,儿子还能怎么办?年仅20岁出头的李煜,对宋朝更加小心恭顺。

追尊父亲为元宗皇帝之事,李煜是征得了赵匡胤的批准后方敢执行的。

南唐有一些官员和将领投降了宋朝,赵匡胤要求李煜将这些人的亲属送过去团聚,李煜也是二话没说,立刻照办。

如果遇上宋朝打了胜仗或者有什么其他喜事,李煜必定会派特使祝贺,并献上金银珍宝、粮食土产以示诚意。

李煜这么做,在很多人看来是窝囊昏聩的表现,但结合当时的形势和宋唐之间的实力对比来看,确实也是无奈之举。

与其为了挺直腰杆而得罪大宋被过早收拾,还不如低调隐忍延迟南唐覆灭的速度。

李煜,是很懂得掂量利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只是很遗憾,志在天下赵匡胤并没有因为李煜的恭顺态度而放南唐一马,等到天下初定后,赵匡胤一纸诏书,命李煜到开封来朝见。

这无疑是撕破脸的阵势,饶是李煜再怎么温良恭俭让也忍不了啦(再忍老巢就没了)。但正面刚他也不敢,只能以生病为借口,拖延朝见的时间。

赵匡胤一看:敢不听话?得,正好给我机会修理你!

不久之后,宋朝的数千艘战船开到了长江中游,还在长江上搭建了浮桥,准备一举攻破南唐。

李煜见此情形,没有下定决心背水一战,反而马上命人向赵匡胤进献数十万匹绢和茶叶,希望赵匡胤能网开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李煜还先后两次派了口才绝佳的南唐才子徐铉去劝说赵匡胤,请求止战保全南唐。

赵匡胤说不过能言善辩的徐铉,索性回应了一句名扬千古的狠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李煜这才断了用乞求的方式获取宋朝垂怜的念想。

接下来怎么办呢?倾南唐之力,和赵匡胤血拼吗?李煜没有这么做。

他苦守了金陵城一年多,实在守不住时才选择出城献表投降。

城破之日,金陵百姓照常开市经营,宋军得以兵不血刃拿下了南唐,成就了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能得到这样的结局,固然和宋军首领曹彬的儒雅良善息息相关,可李煜的佛系温和恭顺的态度也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知道,南唐覆灭后,江州(今江西九江)节度使胡则因为杀了刺史谢彦实与宋军血拼,让宋军将领曹翰恨之入骨。

江州城破后,曹翰拿胡则的尸体出气,腰斩示众,还杀了当初和胡则一起兵变的牙校宋德明等人。

为了避免江州以后再次反叛,曹翰不惜将江州城防拆了七尺,还屠戮了全城百姓,胡则的家人更是无一幸免。

江州的尸横遍野,与金陵的和平解放形成了鲜明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明知打不过,为何要连累全城百姓为自己殉葬呢?李煜或许正是因为想通了这一点,才会用佛系的态度来守卫家国吧。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煜其实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

他敢于以个人声名为代价,为百姓求取生的机会,而不是逞匹夫之勇和一时之快去以卵击石。

李煜在投降之后,并没有卑鄙无耻地向宋帝谄媚乞怜,而是勇敢深情地在诗歌中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怀念和追忆,留下了凄迷哀婉的千古名篇。

也因此,李煜引起了宋太宗赵光义的忌惮。

公元978年三月,李煜在开封的一座住宅里去世,得年42岁。

有人说李煜是因为服了牵机药被毒死的。具体真相如何,只能成为永远的谜了。

李煜死后,赵光义追封他为吴王,还为其“废朝三日”(停止上朝三天),以示哀悼。

李煜虽然是亡国之君,但也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被动无奈的可怜人。我们不应该随心所欲地嘲讽他。

换作我们自己,也未必能做得比他更好。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