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说历史上的神童,甘罗绝对是一个不可略过的话题,据说他12岁就成了秦朝的宰相。

12岁那年,他就兵不血刃凭借唇舌之利让赵国心甘情愿献上5座城池,之后又再次献城11座。

也因此他被始皇奉为上卿(相当于宰相),可令人疑惑的是之后他本该在政坛上大放异彩,创造一番自己的事业,却突然之间好像消失了一般再也没有踪迹。

那么甘罗在之后遭遇了什么,为何会突然消失呢?

甘罗入吕不韦门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甘罗和始皇帝差个两三岁左右,出生于战国时期,祖父是秦国的宰相但后来因为政见问题被排挤,之后便离开秦国前往他国效力。

甘茂离秦其后人非但未受牵连,还得以在秦地延续血脉,由于其子的平安无事,终致甘罗的诞生,并在优越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由于自幼生活在政治风暴的中心,再加豪门家族提供的丰富教育资源,使得他自幼年起便学富五车、思维敏捷。

孔子师项橐

饱览史书熏陶下的甘罗,在前人的英雄事迹中找到了方向。他对项橐怀上了敬仰之情,甚至将他视为自己人生的标杆,决心效仿他,早日崭露头角。

的确偶像的影响力有时是难以估量的,当甘罗找到了自己的榜样,他便开始对自己严格要求,吸收和练习各种策谋权术,这些都为他后来的声名鹊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不能不承认,一个人若想年少有为,并非易事,如果没有相应的天赋和智慧,要实现这样的成就,恐怕是异常艰难的。

之后甘茂不幸离世于魏国,而年幼的甘罗也被投到了吕不韦门下。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秦国的权力核心所在,非吕不韦莫属。这位秦国的丞相,一手掌控着庞大的秦帝国,而另一手,则稳稳牵住了幼主嬴政,使其尊称自己为"仲父"。

围绕在他身边的,是数以千计的门客,个个锋芒毕露,个个怀揣着非凡的智慧与才干。

他们的聚集,不仅让吕不韦的名声响彻云霄,更是让他的权势盖过了战国四大公子的辉煌光环,成为当时无人能敌的权力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国几十年来执着于执行远交近攻的国策,锐意进占邻接的韩、赵、魏等中原领土,而吕不韦则打算利用进攻赵国的机会,扩张他自己在河间地区的势力范围。

为了达成既定的战略目的,吕不韦策划了一次外交行动,安排蔡泽前往燕国,成功地签订了联合燕国攻击赵国的条约。

按照条约的通常做法,双方需要互相交换人质,燕国这边是太子丹,秦国则定下了张唐。

但是张唐却回绝了,出使燕国必经于赵,而他和赵有矛盾,对方还在悬赏他的人头,万一半路噶掉咋办。

张唐的拒绝合作使吕不韦陷入了僵局,没有张唐出马,打通与燕国的联盟之路径就如同梦幻泡影,自家期望的扩张领土也似过眼云烟。

正值此燃眉之急,出现了一位十二岁的少年甘罗,说自己有办法。

只是吕不韦并未将这位少年的诺言看作什么转机,反而在心中怀疑,一个连胡须都未长全的孩子,又有何办法能成此事?

不了甘罗丝毫没有害怕,反而表示项橐不过7岁就成为了孔夫子的老师,让自己试一把又能如何。

吕不韦见他如此信誓旦旦便也答应了下来,暂且让这个孩子试一试。

见到张唐后,甘罗没有一味请求他,反而提出了一些列问题让对方和白起作为对比,看谁的本事最厉害。

听此张唐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当即就报了白起的名字,随后又将吕相国和范睢对比,在张唐看来自然还是前者更厉害。

见此甘罗顺势提出,白起尚且在范睢手里落不得好,他此时拒绝吕相又当如何?

话说到这里张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最终还是答应出使燕国,届时夹击赵国,自此甘罗也走入了吕不韦的视野。

12岁拿下16座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谈及甘罗的壮志豪情,不得不提及张唐的抵触情绪与赴燕之难。通往燕国的道路必经赵国,可张唐曾在战阵中与赵国交锋,引发赵王的深仇大恨,因此赵王曾一度扬言,愿用百里之地来换取张唐的性命。

而这次甘罗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张唐排除这个隐患,他被派出使赵国,赵王亲迎于城郊。

甘罗也没废话,开门见山问及太子丹与张唐行踪,赵王点头称是,皆在预料之中。

说到这里,甘罗话锋一转表示秦、燕两国此举是针对赵国的,秦燕联盟的主要目标是河间之地,进而建议赵王主动赠予自己五座城池,以作为他在秦国游说成功的筹码。

一旦成功,秦赵两国将摒弃前嫌,携手进攻燕国。

最终赵王表示可以给秦5城,但是相应地秦国也要有所表示,太子丹因此被遣返回国。

之后和燕国之间的战斗中,赵国取得胜利并顺利夺得30座城,其中为了示好又将11座给了隔壁邻居秦国。

为此秦王大为欣悦,不仅将甘罗赐为上卿,还把他祖父的田地房子又都给了他。

但是甘罗做官的背后真的那么简单吗?

吕不韦的策略向来是结交远离秦国的国家而攻取靠近的,即所谓远交近攻,他以此为秦国谋划。

但是甘罗所采用的策略却似乎与此相反,他在扩大秦国的版图时未动用一兵一卒,成功地从赵国获得城池。

尽管如此,若比较赵国通过攻击燕国所获取的土地,秦国所获得的实际好处微不足道,最终赵国从这一事件中获益颇丰。

甘罗成功地指导了赵国攻击燕国,从而使得赵国实力倍增,尽管这对于秦国的整体优势形成了挑战。

但实际上甘罗为赵国夺回的城池,毗邻河间一带。这就意味着,甘罗的努力成果实际上在扩大吕不韦的领地,对于秦国其他部分并无直接益处,而吕不韦却因此得到了实在的好处。

正是这样,吕不韦对甘罗赞不绝口,这背后的真相却是个人利益的驱使。

在璀璨如星河的战国时代,名将贤臣层出不穷,而甘罗却是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甘罗在秦国政坛赫赫有名,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并未真正担任过秦国的丞相,他担任的职务实际上是上卿,比之整整低了三个级别。

更甚的是上卿这一职位通常是授予客卿的,也就是那些来自其他国家的贤能之士。因此可以说秦王和吕不韦对甘罗并未完全信赖,他们对甘罗的祖父甘茂仍有所戒备。

说起甘罗,我们不能不承认他的天赋异禀。那个年纪轻轻就被秦王称赞为有“丞相之才”的少年,确实非凡只是他确实只是上卿。

甘罗的结局

那么,12岁之后他到底是何下落?一般有3种说法:

其中一个就是被赐死,据说做官后的甘罗很受秦王的看重,频繁出入宫廷,一次秦王和王太后下棋,他在边上陪着。

当王太后不慎弄落一个棋子至桌下,甘罗迅速捡起,却借此拧了对方的脚,因为他看不过对方的作风和行事。

这下子可惹恼了对方,王太后要求处死这个神童,秦王虽然爱才却抵不过甘罗的少年意气,愤怒之下他直接对王太后贴脸开大,正因此甘罗最终被处死。

不过这个说法有些不靠谱,好歹家世在那里放着,受到的教育也不会让他这么蠢的去作死。

所以还有一种说法是早夭,但若是如此为什么书上不写,背后有何隐情?

遂产生了一种假设,那就是秦王担忧这个神童日后会对自己不利,故决定早做决断,除去隐患。

由于秦王政与相国吕不韦素来不睦,心存敌意,一直渴望除掉吕不韦以解心头之恨。

甘罗作为吕不韦的得意弟子,若任由其成长,未来倘若在政局中倒向吕不韦,对秦王政无疑将构成重大威胁。

于是秦王政暗中布局,将甘罗杀害,以绝后患。这种揣测是否成立呢?的确,秦王政自13岁即位,到21岁便成功罢免吕不韦,足见其政治智谋已相当成熟。

在与吕不韦的权力角逐中,秦王政先发制人除掉甘罗,这样的戏码在历史的权力斗争中并不出奇。

参考来源:

汾水涛声

历史上年龄最小就官拜宰相的一代神童甘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