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健康的第一大威胁,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大约有3%-10%的患者在诊断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大约有3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1]。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20%[1],可见其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威胁程度之大。

于女士在37岁时被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历经保乳手术、8次化疗和30次放疗。然而,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伴高级别导管内癌、局部伴可疑脉管内癌栓、腋窝淋巴结转移和前哨淋巴结转移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R(约90%+)、PR(约90%+)、AR(约90%+)、Ki67(20%+)、E-cadherin(+++),这些结果都提示肿瘤预后较差。

然而,在五年后,于女士成功度过复发转移的危险期,逆转了原本不乐观的肿瘤局势。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乳腺癌术后最怕的危险因素

1、年龄:年轻妇女的局部复发率更高,生存率更低。

2、原发肿瘤负荷的大小:肿瘤负荷大的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增高。

3、腋窝淋巴结的状态: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差。

4、脉管癌栓:肿瘤细胞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侵袭到血管或淋巴管系统形成癌栓,说明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概率较大。

5、免疫组化指标:雌激素在正常乳腺和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刺激作用。ER阳性和PR(孕激素)阳性患者预后最佳。Ki-67:主要用来反映细胞增殖,与肿瘤分化程度、复发转移。Ki67高表达提示肿瘤增殖速度快,疾病进展迅速,易复发且预后较差。

6、放射治疗副反应:辅助放射治疗虽然能控制肿瘤,但同时也会损伤肺部和心脏,增加死亡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术后危险期应警惕的症状

乳腺癌术后整体复发风险呈双峰趋势,即术后2年和术后第5年,且第一次峰值略高[2]。在这期间,有哪些事项需要重点关注呢?

1. 触摸到新的病灶:若原病灶复发,可以摸到粗糙、不光滑的肿块;若转移到腋窝和锁骨,可摸到肿大的淋巴结。

2. 出现其不适症状:如发生骨转移,会表现出骨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若转移到肺,会表现出刺激性干咳、咳血等症状。

3. 遵医嘱定期复查: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复发转移症状并不明显,大多数都是通过检查发现的,所以我们需要遵医嘱定期复查,如果出现不适症状也需要及时检查排除转移。

如何度过复发转移危险期

于女士在手术及放化疗后,面临着高风险的复发转移问题。病理诊断为高级别导管内癌,伴有可疑脉管内癌栓、腋窝淋巴结转移及前哨淋巴结转移,且Ki67高表达。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不敢掉以轻心。一旦复发转移,不仅会威胁到生命,对于家庭的经济压力和和她自己的心理负担会更重。

要解决这3个问题,不仅需要医生会治病,还需要对患病后全生命周期的康复、防复发转移、心理健康、抗癌饮食等多方面都要照顾到,主流医学上是没有系统指导的,这恰恰是患者最需要的。

于女士了解张明徽教授的乐和新医学肿瘤术后康复建议后,当即确认这套“战略性”的康复方案是能给她带来希望的。于女士采用了vNKT免疫疗法,消除血管和淋巴管内残余的癌细胞,达到预防复发转移的效果,通过提升免疫力巩固手术放化疗成果,配合积极心理、饮食调理、中医等方法,经过16疗程的系统治疗,她已成功度过了5年的危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