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1元上下的瓶装水卖出了两个中国首富,而且两人都三度蝉联。

钟睒睒、宗庆后与农夫山泉、娃哈哈的内在关联被外界低估了。多年来,外界几乎淡化钟睒睒在娃哈哈的那段历史。

直到近日宗庆后去世时才被重提旧事:钟睒睒早年在娃哈哈冲货被开除、典型的农夫与蛇故事等。

编辑|万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钟睒睒做梦没有想到会因为宗庆后的离世,引发一场公关危机。

在这场公关危机中,钟睒睒和农夫山泉面临的最大挑战,不仅仅是如何恢复品牌形象,更是如何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面对网络上的抵制声音,农夫山泉的官方旗舰店销量在短短5天内暴跌超过90%。这一数据不仅代表了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对农夫山泉品牌价值的巨大打击。

作为娃哈哈曾经的区域经销商,即使钟睒睒在紧急回应中否认“从未在娃哈哈领薪,更谈不上因冲货被开除”,都无法抹掉过往。

钟睒睒还强调,布匹生意才是创业所得的第一桶金,而非网上传言“第一笔创业收入来自于娃哈哈”,显然在努力淡化和抹掉身上的娃哈哈元素。

从家族企业和家族办公室的角度,我们不只看到财富,更多是要研究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互生又竞争的微妙关系。

首先,宗庆后与钟睒睒最初就是家族企业创始人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只是,后来的事实证明,钟睒睒的确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甚至青出于蓝胜于蓝。

从市值的角度,仅仅十年,农夫山泉已经十倍于娃哈哈,但是,在产品线、在经营模式等方面,可以依稀看到娃哈哈的影子,不少人觉得,农夫山泉更像是一个脱胎于娃哈哈“升级版”,某种程度继承了娃哈哈、宗庆后的最初的管理理念和战略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钟睒睒后来兴起于软饮行业,与他在娃哈哈经历毫无关系,似乎是说不过去。

或者,这也正是他在最近紧急发布《我与宗老二三事》悼文中,极力淡化和抹除自身与娃哈哈基因关联的根本原因。

1、农夫山泉事实上继承娃哈哈衣钵

2010年,宗庆后领导的娃哈哈升至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第12名,饮料行业属于娃哈哈的时代,一瓶营养快线的年销售额就超过200亿元,成为饮料界神话。2010年至2013年的4年时间里,宗庆后三次问鼎中国首富。

但是,过了2013年的巅峰之后,娃哈哈的销量开始走下坡路。中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显示,娃哈哈2020年营收439.8亿元。这是娃哈哈近十年来的最低销售额,与2009年的营收水平相当。

而十年后的2020年,从娃哈哈出走对前代理商钟睒睒带领下的农夫山泉在港股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公司市值一度突破6000亿元。钟睒睒也在2021年以3900亿元的身家首次问鼎中国首富。

与恩师宗庆后一样,据2023胡润百富榜显示,69岁的钟睒睒以4500亿元第三次成为中国首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人关系始于1991年,钟睒睒于杭州娃哈哈总部拜会宗庆后,同年成为娃哈哈海南和广西办事处总代理,销售娃哈哈儿童营养口服液。1996年,宗庆后与法国达能组成合资企业,娃哈哈进军纯净水赛道。

同年,钟睒睒在考察某保健品酒厂时拿下了千岛湖水的独家开发权,于9月创办了浙江千岛湖养生堂饮用水有限公司,开始了与宗庆后的直接竞争。随后利用纯净水与天然水的概念之争,再加上营销推广,农夫山泉逐步占据上风,夺取水行业的龙头位置。

客观上来说,在两人前后脚当首富的过程中,实际已经证明,农夫山泉与娃哈哈完成行业头部位置的轮替,在我们看来,这种轮替是较为全面的,无论营收、市值和品牌影响力,还是人员规模、管理模式和资本运作,农夫山泉妥妥属于新一代软饮龙头企业。

2、宗庆后时代一早已经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为什么作为曾经的职业经理人,钟睒睒最后能超越娃哈哈呢?

从股权架构看,娃哈哈属于典型的家族企业架构,宗庆后通过直接和间接娃哈哈62.5%的股权,绝对控制权在握。

在企业管理上,作为家族企业,娃哈哈在20多年前竟然就采用了扁平化结构,众所周知“不设副总经理”是娃哈哈的结构特点。整个集团只有四级:总经理——部级——科级——员工。宗庆后表称,减少层次可以提高效率、杜绝小团体和办公室政治。

3万人规模的娃哈哈做到了“请示不隔夜”,宗庆后是怎么做到?

娃哈哈没有董事会或决策委员会,决策由宗庆后独自做出。同时,他还最大限度地增加了直接管理人数:10多个部长、40多个省区经理、近100个子公司总经理(生产厂长)直接向他汇报。他凭借每年365天、每天16小时的工作时间突破了极限,创造了这一奇迹。

不过,这是一种被逼出来的“实用主义”,实际原因是宗庆后与很多创一代的一样,对高级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

娃哈哈多年来一直没有采用职业经理人制度,宗庆后对外称中国的职业经理人阶层并未形成,职业道德也有待提高,分权的成本太高、风险太大。

在改革开放早期,宗庆后说的确是实情,包括他在内,很多第一代创业家都遭遇过高管团队“背叛”,甚至集体离职,带走客户、带走资料的挫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钟睒睒在《我与宗老二三事》也承认,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各类管理都十分粗放,渠道管理、冲货这些现代销售理念在当时根本无从谈起。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待当年的问题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创一代绝大多数从基层出身,学历不高,在1990年代之后出现的经理人,大多视野开阔、理论水平较高,与一代老板相比立显高下。

钟睒睒出生书香门第,虽然早期辍学,但是后期进入广电传媒、文联单位工作,特别在党报《浙江日报》工作五年,人脉和知识、视野肯定超越不少人,包括自己的恩师,不足为奇。

这也难怪,众多辅佐一代的职业高管,最后出走创业,不少好像钟睒睒一样,青出于蓝。

校对:万万,排版: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