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HR朋友都在关注人效,但大家关注人效的方式普遍都很局限,无非是计算出自己企业的各种人效指标,再和自己的历史水平进行比较。比较出来的结果也很好解释:如果人效提升了,那一定是业务好或者人力资源工作做得好;如果人效降低了,那一定是当前遇到了业务发展的困难,必须要给予人力资源部更大的管理权限。

坦白讲,我们遇到的90%以上(可能我还保守了一点)的企业都会使用这种方式来呈现和解释自己的人效。陈述终了,一般还会加上一句“我们很早就开展人效管理工作了,我们的人效是非常优秀的。”听到类似呈现以后,我们一般也就笑笑,不再继续对话。为什么呢?因为大家的“坐标”不同,没法讨论。

要谈人效,必须有对标数据,不能仅仅看自己的数据。如果关起门来看自己,你把自己描述得多优秀都可以,但这种自嗨没有意义。

企业如果要客观评价人效,行业数据必须参考。这里,我们一般取市值排名靠前的企业,他们代表先进生产力,他们的数据更有意义。一方面,纳入全行业样本显然不现实,另一方面,对标先进是行业发展的动力。

以下行业数据都有参考意义:

1、行业标杆企业的人效静态水平,高中低人效的分布结构是怎样的。如果我们认为人效代表企业的竞争力,那么,请把您的企业的人效算出来,放到行业里去比较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处于头部,有没有达到基本竞争力的要求,一目了然。

2、行业标杆企业的人效动态水平,总体趋势是人效提升还是下降。有些企业说自己人效下降是行业因素,不对呀,人家行业整体并没有下降呀,或者行业下降10%,您的企业下降30%,这能叫行业因素吗?

3、行业标杆企业中,哪些人效指标拉开了竞争力的差距。把人均营收、人均利润、人工成本投产比、人工成本报酬率等指标的分布结构拉出来,我们很容易发现不同行业里,有些指标是大家差距不大的,但有些指标却是差异巨大。一个行业里必然有头部,头部企业都无法拉开指标差距,大概率说明这是行业现状,很难逾越。关注这类人效指标的意义不大,保持不掉队即可。但是,有些指标却很容易拉开差距,这是企业发力做效率的关键,务必作为重点人效指标来关注。相比起来,不少企业算了一系列的人效指标,选择最好看的来呈现,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4、重点标杆企业的人效发展路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重点标杆企业之所以成为标杆,这意味着他们发展历程有代表性,其人效发展历程自然也有代表性。换言之,人家的考卷您再做一遍,也不一定能有人家的成绩。所以,人家犯过什么错,有过什么经验,都可以深度分析一下,而后作为自己实施人效管理工作的参考。

5、行业标杆企业的财效指标。很多HR没有理解,人效指标不是孤立的,它影响财效指标,也受财效指标的影响。所以,要分析人效,不能仅仅看人效,一个企业在销售、管理、研发等费用上的投产比,很大程度揭示了人效的前景。人效管理是量体裁衣,设置的目标要让人“跳起来,摸得着”。如果企业的财效水平本来就是行业下游,但还强行要求人效水平达到行业上游,说实话,这有点无厘头。

6、……

穆胜咨询一直聚焦于人效管理领域,我们也深知数据是人效的灵魂。人效已经成为当前人力资源工作的第一主题,有专业追求的HR必须要掌握人效数据,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