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整天的情绪不好,闷闷不乐。

胸口就像被什么东西堵着一样,有时候还会胁肋胀痛。就没个开心头,感觉日子熬不下去了。

这个,还真得调一调。

用调气的办法,一大半的情绪病都可以治。

其实,仔细想想就明白了,当下很多疾病都与情绪有关,最常见的比方说气郁。

另外呢,这些情志病,情绪病,都是从气中来,最简单的例子,有患者是长期生气,人体的气就不能正常升、降、出、入,人就要出问题。

简单说,就是气不顺。

要想让气保持在一个畅达的状态,一多半要仰仗肝的状态。因为肝脏本身的功能是疏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肝郁,这词估计大家在别的地方看的也已经够多了。其实,你仔细想想,肝郁是一种气滞,气停下来不动的状态。

肝气疏泄的能力变弱了。肝气的能力变弱,那不就是肝气虚吗?

也就是说,肝气郁的时候,肝气往往同时也是虚的。只不过,大家更更关心的是胸胁胀满,长吁短叹这之类的。

实际上呢,像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之类的气虚问题,在肝郁的时候,也经常出现。

只不过,这种气虚本身,还带有气滞的性质。

那么,要补这种肝气的不足,用什么四君子就不太适合了,因为你要是补更多的气进来,局部气滞的情况就会加重,人的症状也会更明显。

有人说,既然是气滞,那直接用行气的方法,把气滞给散开不就完了吗?

没那么简单。

因为这种气滞还带有气虚。所以,单纯用行气、散气的方法,比如香附、郁金、川楝子,都会容易加重气虚。

我们看,行气不外乎两种,一个是辛味,一个是苦味。这两种味道的药,对气的影响,要么是刺激,要么是打击。

这样强行去推动,气确实能够动起来,但接下来,就更虚了呀。

所以,治疗这类问题,我们还得换个方向。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这话儿是古人说的。在实际用药上,“破气还五汤”常见的配伍是用两辛一酸加一补土药。

也就是说,在增强肝的功能的同时要注意保护脾的功能,而回到肝本身,就需要在用辛的同时加酸,去克制辛的过于亢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方说,用吴茱萸,就从收敛变成了升发。

黄连和吴茱萸还是可以一起用的,这是对肝胃两个方向的。涉及的就是五脏里肝脾肾的寒和心肺的热,这样的差异都可以调。

如果心肺还不算热,只是某一脏的寒,就更简单一些。

补本体的阳,把本脏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脏器自然就恢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