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食盐由官府掌握,而徽州人吃淮盐。淮盐又黑又粗,还夹着石块,弄不好要咬掉牙齿。传说自徽州人许国当了大学士后,徽州人才吃上了细白的浙盐。
有二年,许国回徽州老家省亲。亲朋好友纷纷前来拜访。其中,许国的老同乡,兵部左侍郎汪道昆,时而高谈,时而嘲讽,弄得许国哭笑不得。汪道昆虽然比许国官小,但比许国年纪大,早十六年考中进士。他被任义乌县令时,听说城内一个年轻妇女,被里正强奸,自缢身亡。他非常气愤,就佯装该女托梦于他,要他为她伸冤。差人传呼这个里正,里正欺侮他才廿二岁,又刚到任,情况不明,就扯谎说那个妇人还在,根本没有自杀。汪道昆大怒,严词追问,终于查实案情,将这个恶棍正法。汪道昆这一举动,惊动了义乌县百姓。因此,他比许国扬名早。面对这个老乡,许国只好恭而敬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国说:“我这几年在朝廷为官,侍立君侧,虽然参与政务,但因才疏学浅,没为家乡办什么事,愧对家乡父老。”
汪道昆笑道:“你身为太子太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必过谦,不如说保乌纱帽好了。”
许国拱一拱手,说:“老兄谈锋如剑,小弟不是卑鄙小人,只因皇上深居简出,很少过问朝政,群臣奏疏,凡不合他意的,一概'留中”,不批不发。君臣之间,隔墙如隔山,难得见一面,你看我有啥办法。”
谈到半夜,大家饥肠辘辘,许国命人煮上带来的京华细面,供大家作点心。乡亲们边吃边谈,兴趣盎然。
忽然“卡巴”一声,惊动在座的宾客。汪道昆叫道:“什么鬼面,咬掉我一颗大牙!”

许国忙问:“你咬着了什么?”
汪道昆摇着头,吐了一口鲜血:“咬着盐块。”
“什么盐块?”许国不明生活细事。
汪道昆大怒:“盐块,就是盐石头,你当了几天宰相,就把家乡的事忘掉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国惶惑,拿家人问罪。老家人启禀道:“大人,我们徽州一带,吃的都是淮盐。淮盐黑而粗,大小不匀,吃到一颗盐块,不是咸死,就是把大牙硌掉。况且,徽州相距江淮,关山拦阻,盐道又远,运输十分不便···”
“是呀,是呀。”宾客们赞同。
“内厨为什么不挑拣?”许国责问,“硌掉汪司马的大牙,怎好交待?打二十!”
汪道昆张着嘴巴,为老家人打抱不平:“要打就要打大学士,太子太傅从不关心平民百姓,还无故责备下人。”
这时,许国的母亲出来说:“儿呀,你在朝廷为官,吃惯了细盐,哪知民间疾苦。徽州人按地势,应从江浙进盐。浙盐又白又细,盐道又近,价格便宜;淮盐又黑又粗,盐道远,价格高。你这个皇上的老师,为什么不向皇上面奏,把徽州的吃盐,由淮盐改浙盐?还打老家人,好不晓事。”
许国满面羞惭,当众跪在母亲面前,自责道:“娘呀,我对不起你,对不起徽州百姓,儿回京后,定想良策。”
汪道昆怕他事烦忘言,有意激道:“你连这一点小事都办不到,不如回家吃老米好了。”
许国回到京都,当即具疏。但神宗皇帝整天在内宫里饮酒作乐,哪有心思阅览朝臣的奏章。
许国夜不成眠。忽然,他想到了个办法。这天,皇帝召见文武百官,商议对答朝政。许国却在大殿里走来走去,他一面走,一面抖搂着衣袖,衣袖里滴出一粒粒白盐,因气候炎热,细盐立即化成盐水,在武英殿里绕成一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纠仪御史看到了盐水渍渍的地面,就抓着许国的衣袖查看。原来,许国的衣袖里装着由稻草包着的白盐。纠仪御史就大喊道:“大学士偷盐。”神宗皇帝听说自己的老师当小偷,责问道:“爱卿,你身为朝廷二辅,为何偷盐?”
许国跪下奏道:“臣家徽州,有一老母,常吃淮盐。因淮盐黑而粗,最近把大牙硌掉了。臣见御厨的食盐细而白,就用稻草包了一点,藏在衣袖里,散朝带回家去,托人送到徽州,供养老母,尽点孝心。谁知今天又讨论册立东宫之事,时间长了,细盐化了,臣实实有罪:”许国泣不成声。
神宗皇帝一阵心酸,道:“爱卿孝母,其心可敬。不要偷盐了,你可从江浙用稻草包盐,送回徽州,何必从京城带盐孝顺老母呢?”
许国立即叩头:“谢万岁:”
不久,许国派人从杭州湾征集了一百多条大船,从盐场进了两万多包浙盐,浩浩荡荡由新安江运向徽州。途经淳安府时,被浙江巡抚发现,当即向皇帝告发,神宗皇帝派监察御史问案。许国对监察御史说:“皇上召见文武百官那天,你也在场,皇上赐我用稻草包盐运回徽州,你是听到了的,我何罪之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监察御史说:“皇上是叫你用稻草包盐,你是用这草包包盐,又装了一百多船,难道无罪?”
许国说:“我这一包包白盐,正是稻草包盐。皇上叫我送盐回徽州,没有说只准送一船不准送一百船。况且,盐不能多吃,你何必违背圣命。”监察御史无言对答。
从此,徽州的盐商崛起,横行天下四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