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要你爱听歌,这几年一定听过各大音乐博主解构陶喆的蓝、黄、黑三张神专。

如果你是抽象梗爱好者,那也不会错过陶喆的“无地自容”、“小镇姑娘”和“大锦鲤”。

现在的陶喆,左手R&B教父,右手小品天王。

无论你是从哪个角度入坑陶喆,最终都会被他的实力和魅力吸引进他的R&B宇宙。

院办菌子观察到,从22年开始,陶喆就缓慢迎来了他的“文艺复兴”。

到了23年,陶喆开始参加一些线上和线下的演唱会、音乐节和跨年晚会。

现在的陶喆仿佛成了一种时尚单品,你经常会在网上看见 #可惜你不懂陶喆,也不懂R&B# 这样的tag。

今年是他沉淀后的爆发年,新专辑和新巡演都被提上了日程,而在这些活动开始之前院办注意到,作为音乐人的陶喆在开年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入驻小红书。


陶喆和小红书的R&B宇宙

不同于他在其他平台的风格,入驻小红书的陶喆就像是把小红书当成了一个自己的会客厅。

他不单单是在分享自己的生活方式,更会和粉丝们展开自己的音乐世界。

第一期节目里他就耐心的科普了R&B是什么了,全然突出了他的专业性。

这种严肃感,只是陶喆对音乐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前两期他还是一副大前辈的感觉,那到了第二期节目他则是完全把歌迷当作了自己朋友。

他的节目“耳机分你一半”,是在节目里给大家分享他的R&B歌单,这种方式颇具私密感和信任感,无形中拉近了大家和他的距离。

如果A面的陶喆是专业的严谨的歌手和制作人,那么B面的陶喆就是平淡又随和的前辈,非常愿意和年轻人对话,有时还会玩自己的梗。

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架子也没有距离感的陶喆,在2月底携手小红书音乐创作者进行了一场歌迷专场演出活动:「Sofa Time with DT」。

活动当天,虽说现场是2点才开始,但歌迷提前好几个小时就已经把场地围得水泄不通。

那天的现场可以说是,来的都是R&B血型。

陶喆唱起的歌,每首都在勾起大家共通的回忆和感动,最后一起合唱《蝴蝶》的时候,现场很多人不自觉被戳到泪点。

仿佛在元宵节这天,各个陶喆的歌迷和R&B爱好者们迎来了一次集体的大团圆。

可能有人会困惑,陶喆作为一个音乐人,为什么会选择小红书,原因无他,其实小红书不单是穿搭美妆,还有形态多元的优质音乐内容。

作为陶喆粉丝的院办菌子,也因此发现了小红书完全不同的B面——原来这里藏着一个看不见的R&B宇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R&B的流行潜力,小红书是敏锐的,要知道对很多人来说黑胶和爵士把格调拉太高,流行又显得俗气。

在抽象里解构严肃,在音乐里寻找精神寄托的当下,R&B反倒成了你我耳机里的解药。

小红书上,很多博主从23年1月就开始推荐早年的冷门R&B。

虽说标签是冷门,可数据却是热门,博主abyss在去年分享了自己的R&B歌单后收获了1.8万赞。

这种对音乐品味的认可,和对R&B的渴求像是用户们心照不宣的默契。‍

到了现在,小红书已有很多典型的R&B内容作者:Moodshop、snoooop、RAFA MUSIC LAB、SIENA、yanran、Haezee黄玮昕。

R&B主题歌单在音乐平台最高播放量近4300万,是热门hiphop、蓝调等主题歌单的4倍,这体现了该歌曲类型极强的用户吸引力。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小红书让R&B迎来了它新的春天。


为什么R&B成了你我共通的语言

陶喆能被称作R&B教父,在近一两年再次爆火,靠的可不止抽象乐子人属性。

作为中国R&B事业的重要贡献者,陶喆的音乐能力在所属音乐品类中已达到巅峰,完成作曲T0,编曲T1,唱功T2,以一己之力将华语R&B音乐同时代接轨的战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喆父亲陶大伟,影视歌三栖艺人

97年,陶喆首专发行,其意义是跨时代的。

一方面标志着以原创为最强武器的新世纪台湾音乐人异军突起成为21世纪华语乐坛的主角。

一方面代表着节奏布鲁斯类型音乐开始在华语乐坛生根发芽,丰富了早期内容匮乏的华语音乐。

音乐博主分析过陶喆的音乐,一致意见就是陶喆的作曲属于完美旋律音区,不止好听,而且专业。

没人想到一华人怎么能把欧美标志性的R&B曲风以华语歌的方式唱出来。

唱功和编曲的扎实,是陶喆最明晰的标签之一,真诚和真实则是他最吸引人的魅力。

这种真诚不单是从他作品的质量上可以体现出来,从他每次对演唱会的态度中也能彰显。

人家歌手嗓子劈了就降低难度呗,他越劈越要转音飙高音,而且坚决不耍鸡贼——把麦转给粉丝让大家替他唱。

这种逞强,虽然一度让他成为抽象乐子人,但也让大众看到了他最可贵的部分——

在这个假唱与递麦齐飞的年代里,陶喆“真”的都有点“傻”了。

这样的陶喆,反而以一种间接的方式让大众感受到R&B的本真魅力——

用扎实的编曲和慵懒的氛围去说真心话,用独特、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带领听众沉浸其中。

因为从情感表达来讲,得益于深情的歌词与感人的旋律,R&B音乐能够深刻地表达爱情、欢愉、痛苦等各种情感。这种情感共鸣使人能够在歌曲中找到共鸣,感受到歌手与自己情感经历的共通之处。

哪怕生活荒诞不羁,当我戴上耳机,或者把耳机分给你一半的时候,要表达的情绪一定是真实的。

而R&B流畅的节奏与多样化的元素,又能让它满足不同听众的口味,你能在其中听到Soul、Funk,以及现代的Hip-Hop和Pop元素。

尤其是在这个“清醒发疯”的年代,R&B和当下年轻人崇尚自由、自我的生活方式与之完美兼容。对于音调没有强行规定的R&B歌曲恰好成为了年轻人的生活BGM,轻轻松松,没有压力。

而无论是“氛围感”、“性张力”,还是“慵懒”“随性”的Chill标签,都与R&B不谋而合。

R&B能接得住你我的情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R&B又完美切中了大众的集体回忆,仿佛坐上了台时光机,回到那个2000-2010前后“神仙打架”的黄金年代。‍

小红书@王振ART

‍那是华语音乐的高光时刻,十年间华语歌手百花齐放,R&B又和嘻哈音乐在那个时代达到了新的发展高峰。

这两年被再度挖出来的翻红老歌,除了千禧年间四大天王的歌,还有千禧年间的一些冷门歌手的R&B,如顺子的《顺子SHUNZA》、阿爆&Brandy的《首张创作专辑》等。

回首来看,当初“天王”的存在,包括千禧年间的流行,都算是一种大众审美的“共享时光”。

现在,它成为多年后我们用以聚拢集体记忆与情绪共识的最佳公约数。

也正是因为如此,R&B才得以再次成为潮流。


小红书有的不只是R&B

在小红书已经成为新一代搜索引擎、播放器、社交ACE,成功占领年轻人精神高地时,音乐这块它也没落下。

作为好音乐的第一阵地,这里总能淘到小众、独特的歌曲。

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是,有很多人都在小红书偷偷收藏歌单提升音乐品味。

无论是想保持内心的静谧、通勤时的情绪抽离,亦或者晚间学习bgm,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的品质歌单。

而除了R&B,其他音乐曲风也能在小红书得到了解、欣赏,包括蓝调Jazz、citypop、古典乐,国风音乐以及近两年的摇滚回潮等。

在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是相互影响的,音乐也不例外。

小红书成为「音乐爱好者社区」,这种局面的出现不只在于用户的自发性分享,也得益于小红书的引导。

基于用户需求,小红书从说唱音乐开始,逐渐向电音、乐队、古典、黑胶、氛围音乐等各个细分音乐类型拓展,通过不同的主题音乐活动活跃站内音乐氛围,同时也吸引了一批音乐人、厂牌、演出主办方等入住。

2021年,小红书推出「小红书音乐计划」,从潮流音乐开始发声,携手嘻哈音乐人刘聪与潮流标杆媒体“BIE别的”拍摄《去别处》,做了rapper和DJ的内容。

而后,小红书先后推出了“了不起的古典乐”、“一秒入魂的治愈系音乐”、“年轻的乐队”、“小红书舞台季”、“线上音乐节”、“黑胶红市”、「听现场不鸽」倡议等音乐活动。

通过圈层效应,小红书的「音乐社区」基本形成,而当这里成为大众认可的「音乐之声」,破圈效应也由此达成。

现在,小红书已经成为音乐人与音乐爱好者依靠、交流、分享的平台,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有意思、有质量的优质内容。

音乐薯持续发力

这也是陶喆选择小红书的原因。

在达成专业度与受众群的基础上,在陶喆新专发布之际,他也很想通过小红书探讨:

什么是流行?

为什么流行总让当代人嗤之以鼻,却又被后代人吹捧、致敬?

究竟是人群造就流行,还是流行造就人群?

我们只知道,所有的经典,都经过流行的洗礼。当下的流行,也可能在不久的未来成为经典。

而在院办看来,这几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流行文化与时间、人群的关系。

从时间来看,年轻人爱上R&B是因为它作为一种音乐流派,不断塑造着音乐的流行趋势,从而达到常听常新,直抵内心的效果。

不要忘记,音乐永远是人的音乐。

作为一个年轻的平台,小红书的用户是年轻、活跃的群体。

当小红书以其独特的社交模式和内容创作氛围,为R&B音乐提供了一个与年轻听众直接互动的机会,让R&B艺人能够分享音乐背后的故事、情感和思考时,R&B就这样引起了年轻用户的共鸣。

此时,一场年轻人反哺R&B运动开始。

他们在小红书上形成共同的审美观和文化认同,从而推动R&B音乐在小红书上翻红。

这是音乐的魅力,也是奔赴的魅力。

就像赫尔曼黑塞所写:

“人永远回不了家。可是,当志同道合的路交叉在一起时,那一刻,整个世界看起来就像是家园。”

在流行与经典、新老听众与R&B的交汇处,小红书正是连接二者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