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小小的声音也有可能引起滔天巨浪。

就在近日,一个名为“说真话的毛星火”的小网红要起诉莫言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他竟然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甚至连著名评论员胡锡进也愤怒地发表了看法。

这个小网红以莫言涉嫌侮辱先烈、美化侵华日军为由,列举了十大罪状、26条罪名,并提出了五项诉求。他认为这些足以证明莫言是“汉奸”,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但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指控的真实性又有多少根据?这个所谓的“证据”在何种背景下被解读和扭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这样的起诉很难站得住脚。

首先,莫言的作品成书于《英烈保护法》之前,要将其归为“侮辱先烈”是毫无法律依据的。

其次,莫言作为一位文学大师,其作品的塑造更多是出于对历史的解构和对人性的探索,而非美化侵略者。因此,这样的起诉更多地是出于对个人观点的不认同,而非客观事实的审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事件引发了一股强大的民粹主义情绪。支持起诉莫言的人数甚至远远超过了反对者。这种情况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在当今社会,民粹主义的兴起是否意味着理性思考的消失?是否意味着言论自由受到了威胁?

这个小网红所代表的声音只是民粹主义的冰山一角。他们热衷于制造对立,以此吸引眼球和刷流量。而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了舆论的公正性,也使得一些理性声音选择了沉默。

面对这样的情况,胡锡进罕见地发表了愤怒的言论。他指出,这些人只是瞄准了互联网上的民粹资源,利用攻击文化名人来提升自己的威望,最终成为民粹分子网络意见领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现象的背后,其实是社会对于权威的焦虑和对于历史认同的迷茫。在信息过载的时代,人们容易被谣言和偏见所左右,而忽视了客观事实和理性思考。而政治、历史等敏感话题更容易引发民粹情绪,成为某些人牟取利益的工具。

然而,正如胡锡进所言,“看透本质,难道不觉得可笑吗?”这样的行为只是虚假的炒作,最终只会误导公众,影响社会稳定。更何况,法律是保护个人权益和社会公正的基石,任何没有依据的指控都不应该得到法律的支持。

莫言被起诉的背后,是一个更加深刻的问题:民粹主义的兴起和言论自由的边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加警惕,保持理性思考,不能被情绪和偏见所左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