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关公司的朋友向我打听一个“号”,我看了下,主理人写的都是“泛财经”,阅读量篇均好几万,“付费”阅读的文章,篇均也有好几千。
其中一篇文章提到:他早年“在深圳,干私募”。我顿时明了,这人类似李蓓、梁狗蛋、猫大富等,算得上圈内的投资大佬“降维”做自媒体。
财经自媒体圈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但凡现实中很厉害的人做的号,即便他(她)文笔一般,写的不多,流量也是唰唰的,更何况这些人,放得下架子,说得起段子,更重要的是还很有网感。
简简单单一个嬉笑怒骂,就能甩其他人一大截。
那,问题来了,投资人降维做自媒体,都是啥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资人“降维”自媒体,都是图个啥?

今天,公关公司的朋友向我打听一个“号”,我看了下,主理人写的都是“泛财经”,阅读量篇均好几万,“付费”阅读的文章,篇均也有好几千。
其中一篇文章提到:他早年“在深圳,干私募”。我顿时明了,这人类似李蓓、梁狗蛋、猫大富等,算得上圈内的投资大佬“降维”做自媒体。
财经自媒体圈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但凡现实中很厉害的人做的号,即便他(她)文笔一般,写的不多,流量也是唰唰的,更何况这些人,放得下架子,说得起段子,更重要的是还很有网感。
简简单单一个嬉笑怒骂,就能甩其他人一大截。
那,问题来了,投资人降维做自媒体,都是啥目的?
1、寻找存在感。这是自媒体大V的天然福利,他们大多不差钱,如果自媒体“火”了,私下里也能吹吹牛。看,我是斜杠青(中)年。要知道这些学霸,很多都是作文高手,而身在金融机构,都要戴着假面装逼,只能借自媒体抒发才情,吸引迷弟、迷妹追捧。
举个例子,北京有个私募老总,整了个网约车自媒体,全平台粉丝几十万,他对我说:“我出门经常被人认出来,那种感觉,比帮人做投资踏实得多”。
2、赚钱。人毕竟是俗物,学霸出身的投资人也不例外,但他们拿自媒体赚钱,要么类似“打赏”,要么“买点课”,基本都是面向C端,至于公关公司的B端的投放,他们要么看不上,要么报价畸高,怕砸了牌子。
比如,上海有位投资人,匿名写公众号,日更,阅读量出奇高,每月开通一次“打赏”,据说每次都能收个几万块,账户绑在他老婆名下,“补仓用”。
还有一位,在中字头券商做管理,匿名做了一个自媒体,搞线下培训,也卖课,每年的兼职收入都比肩主业了。
3、打造人设。自媒体,强调一个“自”字,你若端着,我便无感。很多投资人在自媒体上,讲成长,晒持仓,主打一个正能量、真性情的人设,为的是,面对客户时,不需要太多个人介绍。
认识位资深投资人,他的粉丝遍及全国。他发现,在向陌生人请教问题时,对方看到他的粉丝量,也对他会格外重视,粉丝就是最大的人格背书。
4、带货。投资人做自媒体带的货,要么是自己的基金或私募产品,要么是个人的职场,前者好理解,后者有助于让意向的公司,对他的专业知识、人格魅力有个立体了解。
5、树洞价值。机构投资人烦于公司法务、合规、品宣等流程,常常言不由衷,他也需要在网上注册一个马甲,来表达对公司和行业的理解和感受,包括不满,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