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油 茶

作者:蒲雪野

常常想起老家的油茶。

乍一听,你也许会以为油茶是茶。不是,它是一种美食。

在我们老家,人们有时候会把“饭”称为“茶”。比如早茶。早茶其实就是比早饭还要早的一顿饭,一般以面条或醪糟汤圆为主。

油茶也不像北方的奶茶,是牛奶和茶水勾兑的饮品,油茶的成分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一般来讲,油茶主要由以下元素构成:清油、米粉、油辣子、油炸馓子、油炸花生米、酸菜丝、葱丝。

具体的做法是:将加盐和清油的水烧开,把适量的米粉搅拌成粥。盛一碗,加入油炸馓子、油辣子、花生米、酸菜丝或者葱丝等佐料即可。

因为是粥状,又有油辣子助攻,喝下去暖胃又暖心。

因为是粥状,有油辣子助攻,暖胃又暖心,一般要到冬天才能见到油茶。

我对油茶的记忆要追溯到上高中的时候。

我的高中是在盐亭县金孔中学上的。

金孔中学离金孔场很近。其实,我主要想说的是,金孔中学离金孔场那家食店很近。

冬天的早晨,天气很冷,冷得露在被子外的脸都是冰凉冰凉的。但无论多么冷,我们都会被起床的口哨声唤醒,都会像被电击一样跳起来跑操。

操场上,我们的脚步声整齐划一,我们的口号声铿锵有力。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肚子里都正在上演“空城计”,饿得慌。所以,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会溜出去,到附近的食店喝上一碗既便宜又实惠的油茶。

那时候,金孔场还被包裹在朦朦胧胧的雾光中,不少人依然沉浸在梦乡,但街道旁那家最大的食店却已经敞开大门,大师傅已经把佐料备好,把油茶熬好。

在饥饿和寒意的衬托下,油茶的色彩是那么的鲜艳,味道是那么的迷人。一碗下去,体温随之升高,全身暖洋洋的,开心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离开金孔中学,走南闯北几十年,再没有喝过油茶,但对油茶的色、香、味却始终没有淡忘过。

那年冬天,回到故乡盐亭,诗人、牙科医生王开平准备隆重接待我。但我突然发现在他口腔诊所附近有一家油茶店,立刻兴奋莫名,提议将吃大餐改为喝油茶。王诗人没法,只好主随客便。

王诗人边喝油茶边问我味道怎样。我点着头,说着好,但脑子却在开着小差,想着:金孔中学附近那家食店还在不在?还在卖油茶没有?还能不能吃到当年那个大师傅做的油茶?

从小喜欢吃面,我现在定居的北方小城正好以面食为王。

我对面食的吃法颇有研究,有些吃法不要说吃,可能连听都没听说过。比如土豆粥面条,有没有人听说过?有没有人吃过?没有吧?比如面条糊糊,有没有人听说过?有没有人吃过?没有吧?

现在只说说面条糊糊。

面条糊糊是这样做的:先剥两小块大蒜,再洗两个红辣子,切好,捣碎,备用。将锅烧热,倒上清油。油热后,加入大蒜、红辣子、盐巴,翻炒。然后倒入两三碗水。待水开后拿出干面条,将面条折成三段放入锅中。煮一会儿。抓三把面粉,均匀撒在锅里,边撒边搅,尽量不要让面粉抱团取暖。过几分钟,面条糊糊就成形了。

以前吃面条糊糊我什么调料都不加,觉得原汁原味的好。后来我加了点“老干妈辣子酱”,味道偏重了些,但口感也不错。

春节前几天,我买了一把油炸馓子,原本是想放在荼几上做零食的,突然心血来潮,想:把它加在面条糊糊里会怎样呢?

这一加不打紧,这一加,白色的糊糊、红色的辣子酱、黄色的油炸馓子立刻将我的记忆点亮:天啦,这不正是我“梦里寻她午百度”的油茶吗?

当然,必须说,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油茶。如果真要说是,最多也只能算是改良版甚至盗版。但是,对于“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我来说,是不是真正的油茶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刻隐隐约约找到了家乡的味道。

有一天,我和一位朋友谈起家乡、谈起美食、谈起家乡和美食的关系。朋友说,我们很多时候对家乡的记忆、对儿时的记忆其实是对美食的记忆。

朋友又说,你想想看,说到家乡,我们记忆里什么时候不伴随着金孔小麻花、乌凉粉、粉蒸肉这样一些让我们口水直流的美食呢?

还有油茶!我强调道。

朋友一怔,笑了。

我也笑了。

作者简介

蒲雪野:四川盐亭人,长居新疆伊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新疆《伊犁日报》资深记者、伊犁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著有散文集《不再沉默》《镜头外的高地》《英才之歌》《远方的意境》《走向巅峰》。

编辑|小盐(ytzx114)